上栗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回复: 0

高山流水古筝曲下载_古筝曲《高山流水》的出处、背景、作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0-7 22: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高山流水古筝曲创作于什么年代
文献记载应该是春秋时期的古琴曲。
据《吕氏春秋.本味篇》载: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时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鼓琴,洋洋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摔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高山流水本是一首古琴曲,高山、与流水是分开的,后来改成古筝曲,合成一首,并且有很多流派版本。在唐代也已经分为高山、流水两曲了。现在只有川派张孔山的高山,流水二曲仍然是可以合奏的。
乐谱最早见于明代《神奇秘谱(朱权成书于1425年)》,此谱之《高山》、《流水》解题有:“《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乐山之意。后志在乎流水,言智者乐水之意。至唐分为两曲,不分段数。至来分高山为四段,流水为八段。”两千多年来,《高山》、《流水》这两首著名的古琴曲与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一起,在人民中间广泛流传。

高山流水(古筝曲)的流水部分怎么弹啊???
主要是弹滑音,注意每个小结的前两个用食指抹的音加重一点,这样这一段的主旋律就能凸显出来了,自己可以跟着哼主旋律,然后每节的强弱进行调节,流畅起来就会有流水的感觉了。
筝的滑音很丰富,主要有上滑音、下滑音、连线滑音、上回转滑音和下回转滑音五种。分述如下:
1,上滑音:右手拨弦后,左手进行按弦,在按弦的过程中使音产生滑动,滑到一定的高度而停止(保持音高)。
2,下滑音:左手先行按弦,按到一定程度后保持住,然后右手拨弦,随即左手抬起向上滑动,将弦松回原位或松回到一定的音高。
3,连线滑音:用加箭头的弧线把两个或几个音符象连线记号似的连接起来,表示从第一音符依次滑奏到最后一个音符。连线滑音并不特别强调某一个音,它所强调的是每个音的准确音高,准确时值和均衡音量。对连线滑音的要求是:滑而不乱,连而清晰,在音的滑动中把每个音符连贯而准确地演奏好。
4,上回转滑音:右手拨弦后,左手瞬间将本音按高大二度或小三度(有时是小二度),然后再转回本音。
5,下回转滑音:左手先行按弦,将弦音按高大二度或小三度(有时是小二度),然后右手拨弦,随即左手放回再按下,按至原按音音高。


扩展资料:
《高山流水》,中国古琴曲,属于中国十大古曲之一。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 描绘“峨峨兮若泰山”和“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钟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生不弹,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后世分为《高山》、《流水》二曲;另有同名筝曲《高山流水》,与古琴曲无传承关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高山流水
古筝曲高山流水的背景
古筝曲,高山流水为代表曲目。但高山流水最普遍的是三个版本,一个是山东筝派,一个是浙江筝派,还有一个就是河南筝派
山东 《高山流水》:情感较强烈,速度也较快,刮奏较多,好像山间飞瀑,激流勇进...........
河南《高山流水》(又名《花流水》):没弹过.........(明朗,开阔的)
浙江《高山流水》:较柔美,感情也更柔和,细腻,旋律典雅,韵味隽永,速度也较慢像山间小溪,流水潺潺,柔和缓慢,............(典雅,舒展)
《高山流水》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的背景,有多种谱本。有琴曲和筝曲两种,两者同名异曲,风格完全不同。

古筝曲《高山流水》赏析
第一段:引子部分。旋律在宽广音域内不断跳跃和变换音区,虚微的移指换音与实音相间,旋律时隐时现。犹见高山之巅,云雾缭绕,飘忽无定。
第二、三段:清澈的泛音,活泼的节奏,犹如“淙淙铮铮,幽间之寒流;清清冷冷,松根之细流。”息心静听,愉悦之情油然而生。第三段是二段的移高八度重复,它省略了二段的尾部。
第四、五段:如歌的旋律,“其韵扬扬悠悠,俨若行云流水。”
第六段:先是跌宕起伏的旋律,大幅度的上、下滑音。接着连续的“猛滚、慢拂”作流水声,并在其上方又奏出一个递升递降的音调,两者巧妙的结合,真似“极腾沸澎湃之观,具蛟龙怒吼之象。息心静听,宛然坐危舟过巫峡,目眩神移,惊心动魄,几疑此身已在群山奔赴,万壑争流之际矣。”
第七段:在高音区连珠式的泛音群,先降后升,音势大减,恰如“轻舟已过,势就倘佯,时而余波激石,时而旋洑微沤。”
第八段:变化再现了前面如歌的旋律,并加入了新音乐材料。稍快而有力的琴声,音乐充满着热情。段末流水之声复起,令人回味。
第九段:颂歌般的旋律由低向上引发,富于激情。段末再次出现第四段中的种子材料,最后结束在宫音上。八、九两段属古琴曲结构中的“复起”部分。
尾声情越的泛音,使人们沉浸于“洋洋乎,诚古调之希声者乎”之思绪中。

扩展资料:
相关景点
一、高山流水亭
泰山经石峪有一座高山流水亭,传说是伯牙抚琴的地方。此地风景恰切得诠释了古琴曲《高山流水》的大神韵。概因此附会于伯牙与钟子期知音的故事。
二、古琴台
古琴台,又名俞伯牙台,位于武汉市汉阳区龟山西麓,月湖东畔,相传春秋时期楚国琴师俞伯牙在此鼓琴抒怀,山上的樵夫钟子期能识其音律,知其志在高山流水。伯牙便视子期为知己。
几年以后,伯牙又路过龟山,得知子期已经病故,悲痛不已的他即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后人感其情谊深厚,特在此筑台以纪念。
古琴台东对龟山、北临月湖,湖景相映,景色秀丽,幽静宜人,文化内涵丰富,是武汉的著名音乐文化古迹,也是湖北省、武汉市重点文物保护文物其一。
参考资料来源:

古筝曲《高山流水》的介绍
  《高山流水》是古筝传统曲目中最具知名度及最为代表性的曲目,为我国十大古曲之一。在我国浙江、山东、河南、武林等地各筝派虽均流传有《高山流水》但大不相同。其中浙江的《高山流水》是演奏难度比较高的。
  浙派的《高山流水》近人研弹,表演最多。此曲最早见于我国现存最早的琴曲集《神奇秘谱》,该书在题解中写道:“《高山流水》本只一段,至唐分为二同曲,不分段落。宋代分《高山》四段,《流水》八段。”乐曲取中国 古代著名的音乐故事“伯牙摔琴谢知音”为题材,表现一种“巍巍乎若高山,洋洋乎若江海”的境界。全曲以清弹为主,由高山和流水两个部分组成:前半部运用了相隔两个八度的带按滑的“大撮”,浑厚而优美的音色,描绘了高山之雄伟苍劲;乐曲的后半部分则在按滑的同时大量而连续的使用了上下行刮奏手法,细腻地刻划了流水的不同形态,由细流涓涓低回婉转直至汇流成河的壮丽景象。《高山流水》是一首绘景写意的作品,旋律悠扬流畅,风格淡雅清新,音韵古朴典雅,意境深远绵长。要演奏好这首作品主要不是在技巧方面,而是需要时间的积累,要不断地挖掘其中之意境内涵,努力表现乐曲的内在得高深意境。
  第一段“高山”中,技巧上面主要是对双八度指法的掌握,而且古筝是件弹拨乐器,如果没有摇指是无法表现长音的。在这段音乐中,要求把音“拉”得很长,要把弦在无形中提起来,不但要在手指方法上加以控制,还要用气息来贯穿,因此在演奏中需要把心情控制得沉稳,这样才能表现出空灵悠远的感觉。
  中间段落的指法技巧上很简单,要注意的就是速度的把握,不要太慢,要让音乐很流动,在演奏上随时调整速度。如果感到开始的速度起慢了,一定要在后面的演奏中提上来。另一方面,在乐曲的音乐处理上要有很多的情绪变化,时而柔和;时而流畅;时而跳跃;时而活泼,总之是在变化中流动的音乐段落,例如其中有几小节,把它处理得右手中指加重音,向下压弹,左手不断的上下滑音,听上去的感觉就象是把石子丢在水中,在水中形成的一层层的水波,这样的音乐形象是很生动的。乐曲最后的流水一段是这首乐曲最难演奏的一段。首先是就在刮奏中要把旋律音弹清楚,在技巧和指法运用上要注意二指的用力,在刮奏时要轻,在旋律音时要用力把音勾出来,左手的上滑音配合也是很重要的。还要注意右手在刮奏时不要断,将水流不断,生生不息的意境通过技术的运用表现出来。另外就是在音乐处理方面,要把水的形态用手指和气息表现出来。在谱面上强弱标记的提醒下,同时也要有自己的处理和控制。水在大自然中的变化万千,有小溪流水的潺潺,有大江东去磅礴,有瀑布倾斜的奔腾。这就需要在这段上的一段中注意情绪变化的把握。
  这首乐曲对于演奏者来说是一首难度较高的乐曲。需要长时间的精心磨练和思考,才能将其演奏得生动美妙。

古筝曲《高山流水》的出处、背景、作者??
古典传说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而创作的古琴曲《高山》、《流水》,是表现古代文人雅士“巍巍乎志在高山,潺潺乎志在流水”的高雅情操的经典之作,历来是人们效仿的楷模,而它的曲名《高山流水》也成为各种器乐曲命名的典范。
上个世纪50年代初,河南曹东扶先生到中央音乐学院任专业古筝教师,授课时明确对本文作者何宝泉讲“《高山流水》是中速弹奏曲的《八板》,是河南大调曲子演唱之前的小合奏曲,称做‘开场’或‘闹台’,是演奏各种乐器的乐手行弦活手的一首曲子。后来大家称为《高山流水》,与古琴曲《高山流水》并无关系。这首筝曲是掌握河南筝艺流派演奏技法基本的乐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上栗论坛 |网站地图

GMT+8, 2025-4-21 20:15 , Processed in 0.14912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