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栗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回复: 0

南方谈话三个有利于-南方谈话三个有利于,南方,谈话,三个,有利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2-12 08:58: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三个有利于是什么?
三个有利于指: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1992年年初,邓小平在视察南方时(著名的南方谈话),针对一段时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内 和国内不少人在改革开放问题上迈不开步子,不敢闯,以及理论界对改革开放性质的争论,指出:“要看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从此,三个“有利于”成为人们评判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

“三个有利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个有利于”的主要内容是: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第一条,是从发展生产力的高度,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这既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贡献,又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一基本原理的重大贡献;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第二条,是从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应该得到不断增强的高度,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这既是从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高度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与发展,又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重大贡献;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第三条,是从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高度,指出了社会主义人民性的本质特征,因此,我们一切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三个有利于标准,是不可分割的统一的整体,是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综合高度,言简意赅地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看,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核心,是生产力标准。 所以,必须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
"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具体指的是什么
三个有利于指: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在1992年初由邓小平在视察南方时提出,被视为人们衡量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判断标准。

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是什么标准?


答: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拓展资料
"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内容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整体,三者相互联系、相互贯通,从不同方面成为衡量社会发展状态和各项工作成败是非的客观标准,不能把它们割裂和对立起来。在这个统一体中,生产力标准起着基础性的决定作用。"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确立,标志着我们党在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上,在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上,又前进了一大步。它的提出,有助于统一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排除意识形态方面姓"资"姓"社"的抽象争论,使人们思考问题由从空泛的议论到从实际效果出发,将注意力转移到进一步促进我国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上来。在"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指导下,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推进。
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对如何判断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各项工作是否正确提出的科学标准。具体内容是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是什么
三个有利于标准指“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第一条,是从发展生产力的高度,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这既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贡献,又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一基本原理的重大贡献;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第二条,是从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应该得到不断增强的高度,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这既是从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高度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与发展,又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重大贡献;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第三条,是从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高度,指出了社会主义人民性的本质特征,因此,我们一切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三个有利于标准,是不可分割的统一的整体,是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综合高度,言简意赅地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看,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核心,是生产力标准。

南方谈话的三个凡是有利于是什么?
三个有利于指: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在1992年初南方谈话时提出,被视为人们衡量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判断标准。

将"三个有利于"标准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方针是在哪个会议


将"三个有利于"标准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方针是在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中。
“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内容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整体,三者相互联系、相互贯通,从不同方面成为衡量社会发展状态和各项工作成败是非的客观标准,不能把它们割裂和对立起来。在这个统一体中,生产力标准起着基础性的决定作用。
扩展资料:
“三个有利于”和“三个代表”体现了我们党的第二、第三代领导集体以发展的眼光把握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智慧与勇气。“三个有利于”拓展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内涵,“三个代表”突出体现为加强党的建设。
只有按“三个代表”的要求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才能使“三个有利于”得到更好地贯彻执行。因此,“三个代表”是新时期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根本保证。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三个有利于”标准
党章指出,党的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检验标准是什么?


党章指出,党的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检验标准是各项工作都要把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三个有利于,在1992年初由邓小平在视察南方发表南方谈话时提出,被视为人们衡量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判断标准。是真理标准在社会主义历史条件下的具体运用和发展。

扩展资料:
科学意义
1、把生产力标准具体运用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衡量我们改革开放和各项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为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
2、“三个有利于”标准是生产力标准的具体化。“三个有利于”中“生产力”是基础,“综合国力”是生产力的集中体现,而“人民生活水平”是生产力和综合国力发展的目的,三者全面地体现了生产力标准,这样就可以防止对生产力标准作简单化、庸俗化的理解。
3、“三个有利于”标准把生产力标准、政治标准、人民利益标准结合起来成为统一的标准。是一个全面的、科学的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标准的新发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个有利于

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
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采纳吧。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

辨析题:凡是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其性质一定是社会主义的?1?3
  不对。
  “三个有利于”标准,强调的是对于改革的一些具体政策措施,必须从抽象的姓“社”姓“资”的争论中摆脱出来,放开手脚,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把注意力放到研究用什么手段和方法才能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上来,不要因纠缠于抽象的姓“社”还是姓“资”的争论而贻误改革的时机,从而在根本上损害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

简述:“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基本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三个有利于标准指“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第一条,是从发展生产力的高度,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这既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贡献,又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一基本原理的重大贡献;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第二条,是从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应该得到不断增强的高度,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这既是从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高度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与发展,又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重大贡献;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第三条,是从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高度,指出了社会主义人民性的本质特征,因此,我们一切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三个有利于标准,是不可分割的统一的整体,是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综合高度,言简意赅地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看,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核心,是生产力标准。

簡述:“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基本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内容: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有利于提高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立场,对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简述"三个有利于"标准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三个有利于 提出时间是“南方谈话”还是“十四大”?
三个有利于指: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在1992年初由邓小平在视察南方时提出,被视为人们衡量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判断标准。

四项基本原则和三个有利于指什么?


一、四项基本原则:
1、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2、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1981年华国锋同志辞去中共中央主席后,邓小平同志通过人大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的“无产阶级专政”改为“人民民主专政”);
3、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4、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二、三个有利于:
1、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2、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3、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扩展资料:
科学意义
邓小平提出的这个观点既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标准的重申,又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由自身内部规律所支配的“自然历史过程”;
而生产力是决定人类社会物质生活状况并制约人类社会的政治和精神生活的基础。邓小平的“三个有利于”思想,把有利于发展生产力置于三者之首,科学地揭示了发展生产力是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基础,这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标准观点的重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个有利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四项基本原则
2.判断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归根到底,要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这体现了( )
中共十四大报告提出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归根到底。要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这体现了(ABCD)  
  A.真理标准和价值标准的统一   
  B.发展生产力同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统一 
  C.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D.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
       E.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的统一

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内容是什么
“三个有利于”的主要内容是: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第一条,是从发展生产力的高度,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这既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贡献,又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一基本原理的重大贡献;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第二条,是从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应该得到不断增强的高度,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这既是从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高度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与发展,又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重大贡献;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第三条,是从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高度,指出了社会主义人民性的本质特征,因此,我们一切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三个有利于标准,是不可分割的统一的整体,是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综合高度,言简意赅地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看,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核心,是生产力标准。 所以,必须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
三个有利于标准核心是什么?
1、三个有利于标准核心是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2、三个有利于标准指的是: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3、在这三个有利于标准中,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即生产力标准是最核心的标准。这个标准不仅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是人类历史发展中最基本的决定力量原理,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和社会主义就是发展生产力这一原则立场,是其他两个标准的基础。
根据具体问题类型,进行步骤拆解/原因原理分析/内容拓展等。具体步骤如下:/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
求助:为什么必须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
  三个有利于标准指“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邓小平1992年初在南方谈话中指出:“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第一条,是从发展生产力的高度,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这既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贡献,又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一基本原理的重大贡献;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第二条,是从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应该得到不断增强的高度,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这既是从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高度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与发展,又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重大贡献;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第三条,是从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高度,指出了社会主义人民性的本质特征,因此,我们一切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三个有利于标准,是不可分割的统一的整体,是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综合高度,言简意赅地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看,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核心,是生产力标准。

  所以,必须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

"三个有利于"标准,是指是否有利于
  一、“三个有利于”标准如下:
  1、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2、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3、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二、三个有利于的科学意义:
  确立“三个有利于”的根本标准,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也符合中国的基本国情,对于我们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1、把生产力标准具体运用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衡量我们改革开放和各项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为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
  2、“三个有利于”标准是生产力标准的具体化。“三个有利于”中“生产力”是基础,“综合国力”是生产力的集中体现,而“人民生活水平”是生产力和综合国力发展的目的,三者全面地体现了生产力标准,这样就可以防止对生产力标准作简单化、庸俗化的理解。
  3、“三个有利于”标准把生产力标准、政治标准、人民利益标准结合起来成为统一的标准。是一个全面的、科学的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标准的新发展。
  邓小平提出的这个观点既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标准的重申,又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由自身内部规律所支配的“自然历史过程”,而生产力是决定人类社会物质生活状况并制约人类社会的政治和精神生活的基础。邓小平的“三个有利于”思想,把有利于发展生产力置于三者之首,科学地揭示了发展生产力是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基础,这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标准观点的重申。
  在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这一问题上,过去的错误是离开生产力的发展去追求生产关系的公有化程度,离开生产力标准去用抽象原则和空想模式剪裁实际生活。针对这种情况,邓小平提出,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这就恢复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真正本质。
  同时,“三个有利于”概念蕴涵了增进人民利益为最高价值标准的思想。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根本目的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以实现其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综合国力主要包括经济实力、科技教育实力和文化、国防实力,它既是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的综合体现,又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解决国家面临一切问题的根本,是反对世界霸权主义的基础。
  把增强综合国力纳入社会主义社会评判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发展。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归根结底也是为了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二者有着同一个目的,因为人民群众不但是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生产主体,而且是生活资料和精神产品的消费主体,是价值评价的主体,所以,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即增进人民利益,在“三个有利于”中更具有根本的价值意义。
  “三个有利于”是一把鲜明的尺子,可以用来衡量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建设的许多大是大非。它至少具有两层含义:
  第一、在概念上对姓“社”姓“资”问题作空洞的争论是没有意义的,应该看哪些做法能够更好地解决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而实际的问题;
  第二、我们搞社会主义的目的是什么?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第三、有利于”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标准。
  三句话,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尺度,切开了理论上纠缠不休的疙瘩。何等深刻,何等直截了当,何等淋漓痛快!它回答了在改革开放问题上,是用概念衡量实践还是用实践衡量概念的问题,因此这是实践标准彻底的贯彻,彻底的实事求是和思想解放。无数历史事实证明,空洞的概念之间的争论是一个陷阱,往往混淆实际的是非,白白耗费精力,而且无休止地制造矛盾,只有具有这样彻底的实事求是精神才能彻底摆脱它。
  邓小平提出“三个有利于”之后十五年过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不断向前推进。可以说这每一步真正的富有成果的前进,都是“三个有利于”标准的体现。今天,当年姓“社”姓“资”的那场争论已经成为了历史,但是我们的思想解放并没有结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前无古人的,每一步探索都需要思想解放,都需要彻底地贯彻“三个有利于”标准。因为无论在任何时候,类似姓“社”姓“资”这种简单而空洞的概念争论都可能会出现,只不过具体表现形式不同罢了。对于实际的探索和创新,不去看它的实际效果,而是用一些既定的大而空的概念衡量,来区分好坏。这种思维只要存在,就是我们的事业发展的障碍,就是必须不断破除的。
  中国社会在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之后,在经济大发展之后,许多新的更为复杂的经济社会问题提上了日程。在这种情况下,党中央适时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它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很好地体现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的要求,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在贯彻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值得特别重视的是,今天我们所面对的社会问题,比上个世纪的问题要复杂得多,因此就更加需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进一步贯彻“三个有利于”标准,有高度务实的系统的思维,避免看问题单纯从理论和经验出发,简单化和概念化。特别是要引导人们尽可能不要在简单定性的概念上做文章,不要用既定的模式简单地去套实际的问题,不要简单地用对立、斗争的观点去区分人群,不要陷入到无谓的争论之中,否则就不可能解决好中国的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问题,甚至还可能制造问题,让问题复杂化。只有解决好社会一系列重大的实际问题,才是我们真正应该关注和追求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上栗论坛 |网站地图

GMT+8, 2025-4-9 20:59 , Processed in 0.19567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