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栗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6|回复: 0

[网友爆料] 70年的义务坚守:泗洪耄耋老人义务守护无名烈士墓纪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8-16 08:35: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70年前,因为一句嘱托,她义务肩负起守护无名烈士墓的神圣使命。20000多个日夜,她始终践行着当初的诺言。她用平凡抒写出伟大,用担当演绎出无私,她,就是泗洪县朱湖镇臧桥村村民邱德平。

  8月6日,记者来到这片红色故土———朱湖镇臧桥村,倾听邱德平老人讲述那些年发生的那些事,体会一个女人的家国情怀……

  见证战争史实坚定守墓信念

  据邱德平回忆,解放战争时期,臧桥村是八路军第五纵队第三支队旅部所在地,当时自己在部队被服厂工作,负责部队的后勤保障等工作。

  老人清楚地记得,1947年春天,国民党军队向苏北解放区大举进攻。新四军江淮独立旅第一团、第二团奉命转移,途中与国民党107军孙良成部队在孙园和陈圩附近发生一场惨烈的遭遇战,俗称“车路口”战斗。我军伤亡较重,当场牺牲的官兵就地掩埋,伤情较重的同志被转移至后方医院(现在的朱湖镇臧桥村) ,后来有9人医治无效,不幸牺牲。

  “里面有个十四、五岁的娃儿,瘦瘦小小,还没有一杆枪高。血糊在他的脸上和身上,我用汗巾布给他细细地擦……”回忆起往事,老人眼泪夺眶而出。

  由于当时国民党部队不断逼近,我军急需转移,来不及核实烈士的姓名,就匆匆安葬了这九位无名英雄。没有留下墓碑,也没有留下姓名。

  “部队从地主、富农家只筹集到了8口棺材,没办法,就让年轻的娃儿跟另一个战士合葬,孩子小,也算有个伴。”看着8座无名烈士墓,邱德平老人说。

  老人告诉记者,由于当年自己还担任地方妇救会主任一职,当晚9点多钟安葬好9位烈士之后,部队把8口棺材的收据交到了她的手中,便匆匆上路了。

  “既然把收据交到我的手上,就是让我把烈士墓地照看好啊。这是部队首长的嘱托,作为一名刚加入党组织的共产党员,我认为我头上顶着的是党性,我不能忘记,烈士们的死是为了我们穷苦人过上好日子。”从此,邱德平就一直守护在这片土地上,那一年,她24岁。

  寒来暑往,从未见烈士墓上落叶纷飞,邱德平每隔两天就会到墓前打扫一番,保持烈士墓的干净、整洁。

  “我们小的时候,烈士墓还是土墓,那会儿我们时常会爬上去扒土,邱奶奶看到了立马就过来撵我们,还告诉我们不能扒,那里面住着英雄。”回想起儿时的场景,45岁的臧桥村村民周立民仍然历历在目。

  视烈士如亲人守墓老人不孤单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各地普遍建立起农业生产合作社。当时的管理委员会不了解无名烈士墓情况,误以为是附近群众的坟地,想把这片墓地平掉。邱德平坚决不同意,并为此和当时的管理委员会成员吵了起来。

  “我当时想,收据虽然丢了,但坟坚决不能平。即使把我从先进分子变为落后分子,我也不会同意他们平坟的。”这场“战斗”最终以邱德平的“固执”而告终。

  时隔二十多年,无名烈士墓再次遭受危机。据老人回忆,1980年,农村土地已经分产到户,当时无名烈士墓旁边就是村民小组集体打麦场,村民小组想平掉无名烈士墓,多盖几间茅草房,方便群众堆放杂物。同时个别群众想多占用几分土地,动起了无名烈士墓的心思。对此,邱德平老人就吃住在无名烈士墓旁,她日夜看守,一直到庄稼都长出地面,这才放心。

  面对邱德平的坚守,很多村民表示不解。村民总是问她为什么要为几个素不相识的战士守墓?邱德平说:“其实在我心里,他们不是陌生人,是我的哥哥弟弟,是我的家人。”

  2001年,原任28集团军副政委、现任江苏省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李剑锋一行三位老人,来到墓前祭扫,看望长眠在此的亲密战友。他们当时冒雨含泪在战友坟前痛哭了很长时间,久久不愿离去。

  邱德平知道有人来祭扫烈士墓很激动,她说:“这么多年了,还有人记得这些无名烈士,证明自己的守护是值得的。”

  以诚信为家风守墓有了接班人

  到了2002年,无名烈士们已长眠于此55年。然而由于长时间风吹日晒雨淋,烈士的坟堆已经逐渐变平。每当经过此地,邱德平老人都感觉心里很不是滋味。

  时任臧桥村党支部书记的二儿子臧庆年看出了母亲的心思,他和当时的村委会主任共同商议,采取不记名、自愿捐款的方式,集资修建烈士墓。当时共募集资金4000余元,臧庆年与村民一起将墓用砖头砌了起来,使土墓变成水泥墓,并在无名烈士墓四周栽上了松树。

  “集资修坟就是想让为国捐躯战士们能有个好归宿。”臧庆年说。

  2005年,邱德平老人已到了耄耋之年。由于年事已高,加之行走不便,她再也无力看守无名烈士墓。臧庆年从村党支部书记的位置上退休后,毅然挑起了守护烈士墓的担子,并承诺要尽心尽力,看护好9位无名烈士的墓地。

  “从小母亲就教育我们做人要言而有信。我心疼母亲,佩服母亲,接过守墓接力棒,既是尽孝也是想把母亲这种诚信的品质传承下去,这是我们的家风,世世代代都要做守信的实诚人。”臧庆年说。

  和母亲一样,臧庆年每隔两三天就要去墓地打扫一下落叶和杂草,清明时节为英雄烧上一些纸钱。“守墓人”这个身份,已经成为他们家庭的传承和责任。

  如今,臧桥村这块无名烈士墓地已成为当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到清明时节,周边群众和学生都会有组织地来到墓地祭扫先烈,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邱德平老人就做起了义务讲解员。

  今年准备应征入伍的新兵吴辉告诉记者,以前自己也会来祭扫无名烈士墓,再过几天自己就要去部队了,在走之前再来看看。“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和无比顽强的战斗意志,不断激励自己,到部队要好好训练,好好学习,时刻准备报效祖国。”

  老人欣慰地说:“几十年的坚守,不仅是为了当年的一纸承诺,更是想让后代们记住这段历史,不要忘了烈士,爱着这用烈士鲜血凝聚而成的新中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上栗论坛 |网站地图

GMT+8, 2025-4-4 18:39 , Processed in 0.97083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