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标准时间(北京时间)是从哪里发出来的?
1.我国采用北京所在的东八时区的区时作为标准时间,称为北京时间。北京时间是东经120度经线的平太阳时,不是北京的当地平太阳时。北京的地理位置为东经116度21′,因而它的地方平太阳时比北京时间晚约14分半钟。北京时间比世界标准时间早8小时。
地球一周被分成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时区。这样一个时区是经度15度。一天24小时,所以相差一个时区就相差一个小时。经度零度即子午线的时间为世界标准时间。由于子午线穿越伦敦附近的格林威治市,故称格林威治时间,这也是英国的标准时间。北京的经度是116度21分,所以在子午线往东第八个时区内。即东八时区。8×15=120,所以东八时区的区时为东经120度的时间,就是北京时间。
2.北京时间是东八区的中央经线120°e的地方时,但它却不是来自北京,而是来自陕西国家授时中心。其本部在西安市临潼区骊山天文台,而授时部发射台在蒲城县城西约4千米,由4座高206米的长波天线支撑塔组成,它被喻为“时间城”的授时部。这就是中国科学院陕西天文台二部——我国唯一的标准时间授时中心。
我们每天接触的北京时间是通过什么程序得来的呢?
首先是由临潼天文台的铯原子钟、氢原子钟等高精度的原子钟组成的一个授时系统,把我国时间频率基准保持住。目前我国用原子钟保持的时间精度为30万年误差小于1秒,属国际领先水平。
然后,蒲城授时部采用短波和长波专用无线电标准时间、标准频率发播台的发射机向全国发布时间。短波授时台每天24小时连续不断地以四种频率(2.5m,5m,10m,15m)发播时间,同时保证了频率交替发播,标准频率信号覆盖半径超过3000千米,授时精度为毫秒(千分之一秒)量级;长波授时台每天定时发播载频为100khz高精度长波信号,地波作用距离1000~2000千米。天地波结合覆盖全国陆地和近海海域,授时精度为微秒(百万分之一秒)量级。这样每半小时为一周期的循环,将时频程序信号发射出去,北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接收到信号后,以此为准校对电台的工作钟,再向全国发出标准的“北京时间”。
我国的标准时间从哪儿来
现代国际时间的计量标准是国际原子时。它的基本单位是秒。一个原子时秒的长度是铯原子跃迁振荡9192631770周所持续的时间。更长的时间单位由秒的累加而得。
国际原子时由设在法国巴黎的国际权度局(BIPM)建立并保持。BIPM分析处理全世界约50个时间实验室的200多台原子钟数据,得到综合时间尺度——国际原子时。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参与国际原子时的建立。目前,国家授时中心有19台铯原子钟和4台氢原子钟的数据定期传送给BIPM,是对国际原子时的建立和保持作出贡献的主要实验室之一。
原子时秒长稳定,但时刻没有物理内涵。世界时恰好相反,由于地球自转速度逐年减慢、季节性不均匀变化等因素,它的秒长不均匀,但它的时刻对应于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反映地球在空间旋转时地轴方位的变化。这不仅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而且具有重要科学应用价值。大地测量、天文导航和空间飞行体的跟踪、定位等领域,需要知道瞬间地球自转轴在空间中的角位置,即世界时时刻;而精密校频、信息传输等应用领域,则要求均匀的时间间隔,即需要秒长稳定的原子时。
但是,时间服务部门一般不可能以同一个原子钟为基础发播时号,同时满足性质完全不同的这两种要求。于是就出现原子时和世界时如何协调的问题。
经有关国际学术组织的讨论协商,目前的协调方法是:在1958年初,调整原子钟,使原子时和世界时的时刻一致,然后原子钟运转积累原子时。由于地球自转不均匀,原子时和世界时的时刻差就会增大。当这个差值接近0.9秒时,人为拨动原子钟,使其增加或减少1秒,即实行所谓的“闰秒制”,使原子时时刻始终靠近世界时。这样得到的时间尺度称为“协调世界时(UTC: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从1972年起,协调世界时被确定为全世界的官方时间和国际民用时间标准。
目前,世界各国时间服务部门提供的标准时间,都是协调世界时。
中国标准时间
中国现代时间标准是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英文缩写为NTSC)建立并保持的原子时标准,其学术代号记为TA(NTSC),民用时间标准也是由该中心建立并保持的协调世界时,记为UTC(NTSC)。人们通常所说的中国标准时间,就是协调世界时UTC(NTSC)。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利用一组原子钟(目前为19台铯原子钟,4台氢原子钟),通过测量比对和算法设计,建立并保持着高精度中国原子时标准TA(NTSC)和协调世界时标准UTC(NTSC),并通过卫星与世界上主要时间实验室保持定期时间对比。
中国的标准时间是什么?
什么是“北京时间”呢?它是我国根据区时制以及本国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的一种标准时。
我国幅员广大,如果按照标准时区的划分,我国由西到东可划为东5区、东6区、东7区、东8区和东9区,共5个时区,最东的地方和最西的地方,区时相差4个多小时。但为了计时方便,我国采用首都北京所在的东8区的区时作为全国统一的时间。“北京时间”不是北京的真太阳时或北京的地方平时,而是东8区中心线120°经线上的地方平太阳时,它以东经120°的地方视时为基础,并经过视太阳时流通不均的订正。它只符合东经120°的天文条件,而不符合北京(东经116°19′)的天文条件,因而不是北京的地方平时。
这种电台传出的清脆悦耳的报时声是哪里发出来的?北京时间是在哪里测定的呢?报时声是由北京天文台通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发出来的;而北京天文台却是通过陕西天文台授时台授时,校正时间,向全国播出标准的北京时间。
陕西天文台授时台位于离西安约150公里的蒲城县境内,是我国目前唯一的一个规模较大的现代化授时中心,也是我国测定和发播标准时间的地方。
授时台主要有两个发播标准时间与频率的专用电台。一个是以BPM呼声为代表的短波时台,一个是以BPL呼声为代表的长波授时台,都是1981年正式使用发播的。
在短波授时台,纵横交错的天线宛如蛛网,基准钟房和微波发射室里的各种现代化仪器有节奏地发出“嘟,嘟”的信号,日夜不停地进行着时间的测定和发播。这个台承担了我国短波无线电标准时间、标准频率的发播任务,用短波无线电传播时间信号。在我国任何地方都可以准确可靠地收听到它们所发播的精确信号,即使在欧洲非洲和美洲也可以清晰地收听到它的信号。现在,全世界已有几十个类似的短波台分布在全球各地。
长波授时台是利用长波无线电波传播时间信号的,它的精确度比短波授时台更高。在这里,利用氢原子钟和铯原子钟等现代化授时仪器,建立了我国原子时间标准,可以保持3万年甚至30万年才有正负一秒的偏差。它使我国的定时精度从短波发播的毫秒(千分之一秒)量级,推进到微秒(万分之一秒)量级,提高3~4倍以上。它完全可以适应空间技术,发射卫星、导弹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需要,标志着我国的授时工作已经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中国有几个标准时间?
我国规定:首都北京所在时区(东8时区)的标准时为全国统一时间,称北京时间。
标准北京时间在哪看
用百度搜索框输入时间就可以出现正确的时间了。
北京时间 - 国家授时中心标准时间
中国的标准时间是怎样计算的?
什么是“北京时间”呢?它是我国根据区时制以及本国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的一种标准时。
我国幅员广大,如果按照标准时区的划分,我国由西到东可划为东5区、东6区、东7区、东8区和东9区,共5个时区,最东的地方和最西的地方,区时相差4个多小时。但为了计时方便,我国采用首都北京所在的东8区的区时作为全国统一的时间。“北京时间”不是北京的真太阳时或北京的地方平时,而是东8区中心线120°经线上的地方平太阳时,它以东经120°的地方视时为基础,并经过视太阳时流通不均的订正。它只符合东经120°的天文条件,而不符合北京(东经116°9′)的天文条件,因而不是北京的地方平时。
这种电台传出的清脆悦耳的报时声是哪里发出来的?北京时间是在哪里测定的呢?报时声是由北京天文台通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发出来的;而北京天文台却是通过陕西天文台授时台授时,校正时间,向全国播出标准的北京时间。
陕西天文台授时台位于离西安约150公里的蒲城县境内,是我国目前唯一的一个规模较大的现代化授时中心,也是我国测定和发播标准时间的地方。
授时台主要有两个发播标准时间与频率的专用电台。一个是以BPM呼声为代表的短波时台,一个是以BPL呼声为代表的长波授时台,都是1981年正式使用发播的。
在短波授时台,纵横交错的天线宛如蛛网,基准钟房和微波发射室里的各种现代化仪器有节奏地发出“嘟,嘟”的信号,日夜不停地进行着时间的测定和发播。这个台承担了我国短波无线电标准时间、标准频率的发播任务,用短波无线电传播时间信号。在我国任何地方都可以准确可靠地收听到它们所发播的精确信号,即使在欧洲非洲和美洲也可以清晰地收听到它的信号。现在,全世界已有几十个类似的短波台分布在全球各地。
长波授时台是利用长波无线电波传播时间信号的,它的精确度比短波授时台更高。在这里,利用氢原子钟和铯原子钟等现代化授时仪器,建立了我国原子时间标准,可以保持3万年甚至30万年才有正负一秒的偏差。它使我国的定时精度从短波发播的毫秒(千分之一秒)量级,推进到微秒(万分之一秒)量级,提高3~4倍以上。它完全可以适应空间技术,发射卫星、导弹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需要,标志着我国的授时工作已经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怎样统一时间标准?什么是北京时间?
按国际规定的计时来统一标准,北京时间就是按着地理区域给我国划分的八个区时中东八区的时间
我们的时间都是以北京时间为标准,北京时间以什么为标准?
我国采用北京所在的东八时区的区时作为标准时间,称为北京时间。北京时间并不是北京(东经116.4°)地方的时间,而是东经120°地方的地方时间。
而且北京时间也不是在北京确定的,而是由位于中国版图几何中心位置陕西临潼的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的9台铯原子钟(铯钟)和2台氢原子钟组通过精密比对和计算实现,并通过卫星与世界各国授时部门进行实时比对。北京时间是东经120度经线的平太阳时,不是北京的当地平太阳时。北京的地理位置为东经116度21′,因而它的地方平太阳时比北京时间晚约14分半钟。北京时间比世界标准时间早8小时。
php中用date()函数怎么显示中国目前的时间
php中用data()函数显示中国目前时间:用到的工具:notepad++,php运行环境,代码如下:
1.
说明:代码第一句设置了时区为中国,第二行代码输出当前时间。
输出效果图如下:
中国标准时间现在几点
0:23
中国现在正确的时间
你好:
中国(包括港澳台地区)使用的标准时间为东八区区时(GMT+8)。大陆称为北京时间,香港称为香港时间,台湾称为台北时间。
中国的时区,是从五个统一到一个
中国的国土面积广大,从东五区到东九区横跨五个时区。在民国时期,中国也划分了五个时区。1918年,中央观象台提出划分全国为五个时区,长白时区(GMT+8:30)、中原时区(GMT+8)、陇蜀时区(GMT+7)、回藏时区(GMT+6)以及昆仑时间(GMT+5:30)。
1938年,内政部对20年前的方案有所调整,不过还是分为五个时区,并决定在1939年6月1日正式实施。但是,内政部同时决定在抗战期间,全国一律暂用同一时刻,以陇蜀时区为标准时。抗战胜利后,内政部又对五时区方案有所调整,并将回藏时区更名为新藏时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方便管理,使用了单一时区制,以东八区的北京时间为标准时。中国的五时区划分制也基本退出历史舞台。
到1952年,除了新疆、西藏等地区外,全国统一使用东八区时间,也就是北京时间。西藏地区在民主改革后也基本使用北京时间。显然,这种统一,会让人们对“大一统”的印象更加深刻,深入日常生活,也更加有利于各个省份、自治区的政治经济融合。
当然,虽然统一使用北京时间,但不同地区的人们会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作息,以避免遵照同一个标准的不便。比如东北地区的很多人在5点左右就会吃晚饭,9点左右就准备入睡;而青海的小伙伴们可能到晚上8点才开始吃饭。
在中国,时间问题上只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例外。新疆自治区革委会办公厅在1977年向全区发出通知:全区工作、开会等一切作息只用乌鲁木齐时间(GMT+6)。九年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决定,从1986年2月1日起,全疆使用乌鲁木齐时间,凡必须使用北京时间的单位,在行文时要说明是北京时间。
直到现在,新疆仍然会使用当地的乌鲁木齐时间。新疆广播电视节目报上的新疆地方台节目用乌鲁木齐时间列出,中央台节目会特别注明是北京时间。而学校上课和办公一般使用乌鲁木齐时间。
愿我的答案对你有所帮助!
“中国”是什么时候开始使用的
古代中国指的是中原地区,及华北地区,中国”一词最早出现是在(周代)《诗经》中,如《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但《诗经》中的此类“中国”实为“国中”,还不是真正指国家。称国家的“中国”一词,在战国诸子书中已屡见不鲜了。如《孟子·滕文公上》云:“陈良产地,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又“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庄子·田子方》:“中国之君子,明乎礼义而陋干知人心”……这些都说明:上古所谓“中国”,即指后世“中原”。但地域不及后世中原广,而相当于今山西、山东、河南、河北一带。
"中国"一词的频繁使用,主要在周以后。《礼记·王制》有云:"中国夷戎,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中国、蛮、夷、戎、狄,皆有安。"十分明显,此时的"中国"一词,是与蛮、夷、戎、狄对举而使用的。如果说《礼记》的成书时间较靠后,则《左传·庄公三十一年》有"凡诸侯有四夷之功,则献于王,王以警于夷。中国则否"的说法,足见春秋前期,"中国"一词就已经与蛮、夷、戎、狄对举。那么"中国"指谁呢 《公羊传·禧公四年》称:"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桓公救中国而攘夷狄,卒荆,以此为王者之事也。"齐桓公救援邢,卫等国,被称作"救中国",足见此时的"中国",已经扩大到被认为是"诸夏"的国家。
到这里,就不能不言及《公羊》学派的"春秋三世说"。《公羊传·成公十五年》有:"《春秋》内其国而外诸夏,内诸夏而外夷狄。王者欲一乎天下,易为以外内之词言之 言自近者始也。"东汉经学大师何休进一步发挥公羊学派的说法,将《春秋》所记242年的历史,理想化地分为三个阶段,即:"所传闻之世","所闻之世"和"所见之世"。"所传闻之世见治起于衰乱之中……故内其国而外诸夏","所闻之世见治升平,内诸夏而外夷狄","至所见之世著治太平,夷狄进至于爵,天下远近小大若一"。虽然那242年历史发展事实并非如此理想化,但我们必须承认此种理念对民族关系发展规律做出了某些正确认识和预见。夏、商时期,应该是华夏民族的形成时期;而集华夏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之大成的"周礼"的形成,是华夏民族最终形成的标志。观夏、商、周、春秋,各邦国不断分化,有的进入华夏集团,有的进入蛮、夷、戎、狄集团,像祀国这样的国家,一度摇摆于夷夏之间,最后终于摆进了华夏集团,成了"诸夏"的一分子。
关于“中国”一词的含义,大致有两种解释
1.中国二字有京都、京师之意。最早这么用中国一词的便是《诗经·大雅·民劳》中的“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民亦劳止,汔可小息,惠此京师,经绥四国”。据说这几句诗是规劝暴君周厉王的,让他先从爱护京都的人民开始,然后推而广之,安定天下。汉代研究《诗经》的学者毛苌,特意为“惠此中国,以绥四方”作注:“中国,京师也。”《孟子》中记载了一段齐王对大臣说的话:“我欲中国而授孟子室。”照现在的意思,不过是想在京城中给孟夫子盖间房子而已。汉末学者刘熙也说:“帝王所都为中,故日中国。”
2.中国一词指古时华夏民族聚居的区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大河南北,古称中土、中原,或称中夏、中华。当然也被称为中国。这些称呼,实际是指黄河流域一带。如《史记·楚世家》载:“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当时的楚地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这里所讲的中国实际上就是对黄河流域的几个国家的统称。
在我国古代,国家有时统一,有时分裂,中国一词的含义在不同时代也不同,大致统一时期略指全国,分裂时多指中原。随着皇帝统治疆土的变化,中国一词所包括的范围也相应有所不同。“中国”这一名称在西周武王时期意为“中央之国”。相传3000年前,周公在阳城(今河南登封)用土圭测度日影,测得夏至这一天午时,八尺之表于周围景物均没有日影,便认为这是大地的中心,因此周朝谓之中国。
汉朝以后,虽然有些外族入侵中原后建立的政权也自称“中国”,但是并不代表它们就是中国政权。因为他们这个自称的“中国”通常指地理概念上的“中原”而不是国家意义上的“中国”。即使历史上的某个政权自称中国政权,也未必代表它就真的是中国政权。根据史料,日本也常常自称“华夏”、“中华”。例如《大日本史》卷117,载奈良时代藤原广嗣在公元740年(大唐开元二十八年)上表日主:“北狄虾夷,西戎隼俗,狼性易乱,野心难驯。往古已来,中国有圣则后服,朝堂有变则先叛”。二战结束,日本国王在《终战诏书》中还把日本称为“神州”,但是日本和中国显然是两国。判断历史上一个政权是否是中国政权,主要看它与前一个中国政权的关系,是以国内政权更换的形式取代前一个中国政权,还是以外来征服者的姿态取代前一个中国政权。
中国不是一个单纯的地理概念,更是一个民族与文化的概念。中国是华夏汉族建立并以华夏汉族为主体的国家。古代中国人历来就有抵抗外侵、保卫家园的光荣传统,一旦有外族入侵,便会英勇反抗,绝不允许外来入侵者篡夺中华正统的地位。从霍去病的“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到岳飞的“精忠报国”,每一次遭受外侵,古代中国人都奋起抵抗,无一不验证了这一光荣传统。孔子在论语中评价管仲说:“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意思是,有了管仲,华夏没有亡于外族。什么叫“披发左衽”? “披发左衽”的反义词,就是“束发右衽”,也就是华夏汉族的发型服装,是华夏汉族和华夏汉文化的代表。可见,孔子也是把华夏汉族和华夏汉文化视为中华正统,不容外族取代中华正统。所谓的“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这里的“夷狄入中国”指的是归化、内附中国,决不是以外来征服者的姿态征服中国。
满清入关,大儒顾炎武提出了“亡国”与“亡天下”之辨。他说:“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学者黄宗羲所言,“明亡于闯贼,乃亡国也,亡于满清,则亡天下”。“亡天下者,衣冠易改,披发左衽矣”。这里的“亡国”是现代意义上的政权消亡,这里的“亡天下”则是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的沦亡。 历史学家顾诚先生在《南明史》第一章第一节写道:“在汉族官绅看来,大顺政权取代明朝只是“易姓改号”,朱明王朝的挣扎图存是宗室、皇亲国戚、世袭勋臣之类“肉食者”的事,同一般官绅士民没有多大关系;而满洲贵族的入主中原则是“披发左衽”(剃头改制),“亡天下”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都应当奋起反抗。”可见,明朝的民众,已经把满清入关与以前的改朝换代严格区分开来。以前的改朝换代,只是中国内部的政权更换,满清入关,则被视为外侵。
辛亥革命后,1912年成立“中华民国”简称“中国”,这个称谓才正式成为中国国号。1949年lO月1日,新中国成立时,定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也简称“中国”。
中国简介:
中国位于欧亚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中华民族的主要聚居地。中国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历史上的中国
中国是世界文明最早的发源地之一,传说在公元前4600多年前便有国家体制的出现(目前最早的考古证据显示中国最晚至公元前3700年前出现国家体制)。约在公元前5世纪中原一带的华夏部落逐步进入封建社会。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有三千年之久。现今确认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在黄河流域东部。公元前2世纪左右中国已经成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集权帝制国家,并拥有丰富的文化典籍。到公元1世纪左右时,中国已经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在历史上,中国有著几段辉煌时期,包括汉朝、隋唐、元朝和早清时期。中国在公元13世纪达到顶峰,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繁荣的文化及贸易中心。以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及火药为首的众多发明对世界的历史与科技发展有重要贡献,并拥有发达的农业及手工业。
从15世纪末开始,欧洲列强逐渐崛起并开始向东扩张,中国的优势逐渐消失。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被迫沦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半殖民地。由于文化和制度上无法满足西方列强的野蛮要求,在遭遇一连串的军事失败和经济入侵后,中国被迫割让香港、台湾等多处领土。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国建立了共和体制,结束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之后中国依然饱受国内外战火之苦。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了国家的主人。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纪元。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大国,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中国历史朝代简表:
夏:约前2071-约前1600
商:约前1600-约前1046
周:西周:前11世纪-前771
东周:前770-前771
春秋:前770-前256
战国:前475-前221
秦:前221-前206
汉:西汉:前206-公元23
东汉:25-220
三国:魏:220-265
蜀:221-263
吴:222-280
晋:西晋:265-316
东晋:317-420
十六国:304-439
南北朝:南朝:宋:420-479
齐:479-502
梁:502-557
陈:557-589
北朝:北魏:386-534
东魏:534-550
北齐:550-557
西魏:535-557
北周:557-581
隋:581-618
唐:618-907
五代十国:后梁:907-923
后唐:923-936
后晋:936-946
后汉:947-950
后周:951-960
十国:902-979
宋:北宋:960-1127
南宋:1127-1279
辽:907-1125
西夏:1038-1227
金:1115-1234
元:1279-1368
明:1368-1644
清:1644-1911
5000年华夏文明!
阶梯新世界百科全书简载:
公元前2698年:中国皇帝神农氏著《百草经》超过252种植物的介绍
公元前600年 :中国哲学家老子创立道家学派
公元前551年 :中国一名哲学系统的创始人孔子出生
公元前2世纪 :中国开始修建万里长城
105年:中国发明造纸技术
606年:中国举行首次科举考试
868年:世界上首部印刷出版的书《金刚经》在中国出版
1000年:中国完成了火药的发明
1259年:蒙古统治者忽必烈大汗统治中国,建立元朝,由1279-1368年。
1333年:中国干旱,水灾,瘟疫,死亡人数达500万
1421年:北京成为中国首都
1911年:中国成为民主共和国
1921年:毛泽东与李大钊在上海成立中国共产党
1934年:毛泽东带领长征并抵达延安建立政府1949年:中国革命,共产党上台执政
1966年: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
21世纪初的中国:
中国暂居为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8%-9.5%/年)
中国占据世界人口数目的第一位,土地面积占第三位
全世界10个最高的建筑物有6个位于中国,包括最高的“台北101”(目的建筑高度超过台北101的建筑在上海仍未完工)
中国-全世界五个常任理事国的一员
中国拥有全世界士兵数目最多的军队
中国是全世界三个拥有可以生产太空飞船技术的其中一个
2008年奥运会将在中国举行
中国省级行政单位:
目前,中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包括二十三个省、五个自治区、四个直辖市,以及两个特别行政区。
四个直辖市分别为:
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简称京。位于华北平原西北端。初称蓟,春秋战国时为燕都,辽时为陪都,称燕京,金、元、明、清至民国初为都城,先后有中都、大都、北平、北京等称号。1928年始设市。现辖16区、2县,为中央直辖市。全市面积1.68万平方公里。2002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136.3万人。北京是中国的政治中心,也是文化、科学、教育中心和交通枢纽。北京还是驰名中外的游览胜地,主要名胜古迹有长城、故宫、天坛、十三陵、颐和园、香山等。
上海
上海简称沪。地处中国东部海岸中段、长江入海口处。古为海边渔村,春秋为吴国地,战国时为楚国春申君封邑,宋设镇,始称上海,1927年设市。现为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辖18区、1县。全市面积5800平方公里。2002年末户籍人口1334.7万人。上海是中国第一大城市,也是世界大都市之一。上海还是中国最大的工业城市、商业中心、金融中心和科技基地。
天津
天津简称津。位于华北平原东北部,海河五大支流在此汇合流入渤海。金元时代称直沽,为漕运要地,后设海津镇,明初取天子津渡之意始称天津并设卫,清为天津府治,1928年始设市。现辖15区3县,为中央直辖市。全市面积1.1万多平方公里。2002年末户籍人口919.05万人。天津是华北最大的工业城市,油气、海盐资源丰富,并有一定的工业技术基础。天津也是华北重要的商业中心和口岸城市。天津的名胜古迹主要有市区的宁园、天后宫、大沽口炮台,蓟县独乐寺,黄崖关古长城及有“京东第一山”之称的盘山风景区。
重庆
重庆简称渝。位于西南地区东部,长江上游。春秋战国时为巴国地。隋唐属渝州。抗日战争时期为国民党政府陪都。1997年,以原四川省重庆、万县、涪陵3个地级市和黔江地区行政区域设中央直辖市重庆市。下辖15区、4县级市、17县、4自治县。全市面积8.23万平方公里。2002年末,全市总人口3107万人。重庆是综合性工业城市,有长江三峡、枇杷山、缙云山等旅游胜地。
在中国西部地区的人们是由北京时间还是用当地时间,比如高考是北京时间9点,如果换成当地时间不才4点吗
注意:在中国辖区内,统一用东八区的区时,这是中国时间。
还有:高考时间定为09:00,那是东经120°区时,也是我国统一用的时间,此时在我国最东端已经是地方时10:00左右了,而在最西端,也最早不过06:00,不会向你说的那样,是04:00.
北京时间报时声是从哪里发出来的?
“北京时间”的发布地点不在北京,而是在远离北京的陕酉省蒲县境内的中国科学院陕西天文台——我国唯一的“标准时间授时中心”。
北京时间怎么测出来的 在哪里测得?

北京时间是中国采用国际时区东八时区的区时作为标准时间。北京时间并不是北京(东经116.4°)的地方时间,而是东经120°(东八区)的地方时间,故东经120度地方时比北京的地方时间早约14分半钟。
因为北京处于国际时区划分中的东八区,同格林威治时间(世界时)整整相差8小时(即北京时间=世界时+8小时),故命名为“北京时间”。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台本部位于陕西西安临潼区。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授时部(二部)位于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两地虽处于东七区,但全国统一使用北京时间,负责发布北京时间,而非当地的地方时间。
扩展资料
北京时间为国防试验、空间技术、测绘、地震、交通、通信、气象、地质等多个行业和部门提供可靠、高精度的授时服务。特别是对以卫星发射和火箭试验为代表的我国空间技术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系统建成以来,为国家卫星发射和战略武器试验提供了准确可靠的时频信号,确保了100多项重大任务的顺利完成。
随着中国科学院国家知识创新体系试点工作的开展,陕西天文台作为国家授时中心,得到了国家和科学院的重视和肯定。作为首批试点单位,已进入科学院知识创新试点,并于2003年正式启动。经中央批准设立月经中心后,中国科学院国家时间服务中心正式更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京时间
北京时间是从哪里发出来的
陕西省蒲城县,代号326
北京时间是从哪里发出的
北京时间发布位于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的国家授时中心。
北京时间的发源地是那。

北京时间的发源地是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授时部(二部)位于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虽处于东七区,但全国统一使用北京时间,负责发布北京时间。
因北京处于国际时区划分中的东八区(东经120°),同格林威治时间(世界时)整整相差8小时(即北京时间=世界时+8小时),故命名为“北京时间”。
中国幅员辽阔,东西相跨5个时区(即东五区、东六区、东七区、东八区、东九区5个时区)授时台必须建在地理中心地带,从而也就产生了长短波授。“北京时间”与“北京当地时间”是两个概念, “北京时间”的发播不在北京,而在陕西蒲城(处于东七区)。
扩展资料: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
前身为陕西天文台,是以时间频率研究、授时服务为主,同时开展天体测量学、太阳物理、日地关系、天体力学、人造卫星观测与研究的综合性天文研究机构。
全台分设台本部和授时部两部分。台本部包括时频主控系统、科研实验室、天文观测站和领导管理机关,驻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授时部(即二部)为长波和短波授时电台,位于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境内。
短波授时台(BPM)每天24小时连续不断地以四种频率(2.5M,5M,10M,15M,同时保证3频率)交替发播标准时间、标准频率信号,覆盖半径超过3000千米,授时精度为毫秒(千分之一秒)量级。
长波授时台(BPL)每天定时发播载频为100KHz的高精度长波时频信号,地波作用距离1000-2000千米,天地波结合,覆盖全国陆地和近海海域,授时精度由由毫秒(千分之一秒)量级提高到微秒(百万分之一秒)量级,使中国授时技术迈入世界先进行列,为中国科技发展和国防建设提供了安全保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京时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
中国有几个时区?还是都统一北京时间?

中国所有的钟表都显示一个时间,北京时间。只是比如在新疆的人到晚上八九点才晚饭,到十一二点才开始真正的夜生活。
中国本土跨越五个时区,美国本土划分为四个时区,再加夏威夷及阿拉斯加。理论上一个时区和另一个时区相差一个小时
美国分四个时区计时,也就是说有四个时间:
1、东部时区——EASTERN TIME(ET)
2、中部时区——CENTRAL TIME(CT)
3、山地时区——MOUNTAIN TIME(MT)
4、太平洋时区——CENTRAL TIME(CT)
另外,夏威夷和阿拉斯加为第五时区,太平洋时间减两个小时即为夏威夷和阿拉斯加时间。
因此一般在新闻报道中播报时间时,会提到当地时间几点几点,或者东部时间几点几点等等
扩展资料:
时区划分方法:
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东边比西边先看到太阳,东边的时间也比西边的早。东边时刻与西边时刻的差值不仅
要以时计,而且还要以分和秒来计算,这给人们带来不便。
为了克服时间上的混乱,1884年在华盛顿召开的一次国际经度会议(又称国际子午线会议)上,规定将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东、西各12个时区)。规定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为中时区(零时区)、东1-12区,西1-12区。每个时区横跨经度15度,时间正好是1小时。
最后的东、西第12区各跨经度7.5度,以东、西经180度为界。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上的时间就是这个时区内统一采用的时间,称为区时,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相差1小时。例如,中国东8区的时间总比泰国东7区的时间早1小时,而比日本东9区的时间晚1小时。
因此,出国旅行的人,必须随时调整自己的手表,才能和当地时间相一致。凡向西走,每过一个时区,就要把表拨慢1小时(比如2点拨到1点);凡向东走,每过一个时区,就要把表拨快1小时(比如1点拨到2点)。并且规定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为本初子午线,即零度经线。
中国时区:
中国采用首都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 ——“北京时间”作为全国统一使用时间。
中华民国时期中国大陆共分五个时区:
中原时区:以东经120度为中央子午线。
陇蜀时区:以东经105度为中央子午线。
新藏时区:以东经90度为中央子午线。
昆仑时区:以东经75(82.5)度为中央子午线。
长白时区:以东经135(127.5)度为中央子午线。
1912年,其时位于南京为中华民国时期中央气象局,将中国划分为五个时区。1919年(民国8年),中央观象台出版的《中华民国八年历书》刊登了中国各大城市地理纬度表和所位于的标准时区及其标准时与该城市地方平时的比较表,发表了中国划分五时区的计划,同时提出了标准时如何传递的授时问题。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些时区在大陆不再采用。但国民政府迁台后,仍维持采用1912年的时区划分,台湾地区的标准时间继续称为“中原标准时间”。中国首都北京位于东八区,东八区的标准时就是中国的标准时间。但中国的授时中心却建在陕西渭北。
北京时间由中国科学院陕西天文台的原子钟确定,其误差率每30万年小于1秒。授时中心以BPM短波和BPL长波发出标准信号,各地的专用授时单位和广播电视系统以此为基准,校正自己的时钟后再公开向社会发布时间信息。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时区
我国各地统一采用首都北京所在的什么时间作为标准时间

东八时区的区时。
北京时间是中国采用国际时区东八时区的区时作为标准时间。北京时间并不是北京(东经116.4°)的地方时间,而是东经120°的地方时间,故东经120度地方时比北京的地方时早约14分半钟。
因为北京处于国际时区划分中的东八区,同格林尼治时间(世界时)整整相差8小时(即北京时间=世界时+8小时),故命名为“北京时间”。
东八区包括的范围从东经112.5°到东经127.5°,以东经120°为中心线,东西各延伸7.5°,总宽度为15°的区域。
扩展资料:
时区的由来:
有关国际会议决定将地球表面按经线从东到西,划成一个个区域,并且规定相邻区域的时间相差1小时。在同一区域内的东端和西端的人看到太阳升起的时间最多相差不过1小时。
当人们跨过一个区域,就将自己的时钟校正1小时(向西减1小时,向东加1小时),跨过几个区域就加或减几小时。这样使用起来就很方便。
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实际上,常常1个国家或1个省份同时跨着2个或更多时区,为了照顾到行政上的方便,常将1个国家或1个省份划在一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京时间
世界标准时间以哪个国家为准?

是以格林尼治所在的时间为基准的,世界时UT 即格林尼治平太阳时间,是指格林尼治所在地的标准时间,也是表示地球自转速率的一种形式。以地球自转为基础的时间计量系统。
地球自转的角度可用地方子午线相对于地球上的基本参考点的运动来度量。为了测量地球自转,人们在地球上选取了两个基本参考点:春分点(见分至点)和平太阳点,由此确定的时间分别称为恒星时和平太阳时。
扩展资料
1960年以前,世界时曾作为基本时间计量系统被广泛应用。由于地球自转速度变化的影响,它不是一种均匀的时间系统。
但是,因为它与地球自转的角度有关,所以即使在1960年作为时间计量标准的职能被历书时取代以后,世界时对于日常生活、天文导航、大地测量和宇宙飞行器跟踪等仍是必需的。
同时,精确的世界时是地球自转的基本数据之一,可以为地球自转理论、地球内部结构、板块运动、地震预报以及地球、地月系、太阳系起源和演化等有关学科的研究提供必要的基本资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世界时
中国标准时间在哪儿
北京时间不是在北京确定的,而是由位于中国版图几何中心位置【陕西临潼】的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的9台铯原子钟(铯钟)和2台氢原子钟组通过精密比对和计算实现,并通过卫星与世界各国授时部门进行实时比对。北京时间是东经120度经线的平太阳时,不是北京的当地平太阳时。北京的地理位置为东经116度21′,因而它的地方平太阳时比北京时间晚约14分半钟。北京时间比世界标准时间早8小时。
全球共分为几个时区,中国位于几区

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中国采用首都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
由于世界各国家与地区经度不同,地方时也有所不同,因此会划分为不同的时区。正式的时区划分,其中包括24个时区,每一时区由一个英文字母表示。每隔经度15°划分一个时区,有一个例外,每个时区有一条中央子午线;例如,GMT属于“z”区,因此其时间后通常添加后缀“Z”。
1912年,其时位于南京为中华民国时期中央气象局,将中国划分为五个时区。1919年(民国8年),中央观象台出版的《中华民国八年历书》刊登了中国各大城市地理纬度表和所位于的标准时区及其标准时与该城市地方平时的比较表,发表了中国划分五时区的计划,同时提出了标准时如何传递的授时问题。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些时区在大陆不再采用。但国民政府迁台后,仍维持采用1912年的时区划分,台湾地区的标准时间继续称为“中原标准时间”。中国首都北京位于东八区,东八区的标准时就是中国的标准时间。
但中国的授时中心却建在陕西渭北。北京时间由中国科学院陕西天文台的原子钟确定,其误差率每30万年小于1秒。授时中心以BPM短波和BPL长波发出标准信号,各地的专用授时单位和广播电视系统以此为基准,校正自己的时钟后再公开向社会发布时间信息。
扩展资料:
时区划分方法:
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东边比西边先看到太阳,东边的时间也比西边的早。东边时刻与西边时刻的差值不仅要以时计,而且还要以分和秒来计算,这给人们带来不便。
为了克服时间上的混乱,1884年在华盛顿召开的一次国际经度会议(又称国际子午线会议)上,规定将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东、西各12个时区)。规定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为中时区(零时区)、东1-12区,西1-12区。
每个时区横跨经度15度,时间正好是1小时。最后的东、西第12区各跨经度7.5度,以东、西经180度为界。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上的时间就是这个时区内统一采用的时间,称为区时,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相差1小时。例如,中国东8区的时间总比泰国东7区的时间早1小时,而比日本东9区的时间晚1小时。
因此,出国旅行的人,必须随时调整自己的手表,才能和当地时间相一致。凡向西走,每过一个时区,就要把表拨慢1小时(比如2点拨到1点);凡向东走,每过一个时区,就要把表拨快1小时(比如1点拨到2点)。并且规定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为本初子午线,即零度经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时区
中国共跨多少个时区?全中国是一个统一时间吗?

中国共跨越了五个时区,分别为东五区、东六区、东七区、东八区、东九区。
中国全境(大陆、港澳、台湾)均采取北京时间(东八区)。但在大陆的新疆、西藏等地,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作息时间和邮政通讯费用优惠分界点虽然用北京时间来表示,但也比其他各省延晚2小时,如中国电信的长途电话优惠时段,在新疆、西藏推迟两小时走。
而在新疆民间(特别是维吾尔族群众中间),使用东六区时间的情况更为普遍。新疆电视台蜀汉语频道与少儿频道使用北京时间,维语频道与哈语频道使用新疆时间。
扩展资料:
北京时间是中国采用国际时区东八时区的区时作为标准时间。
北京时间并不是北京(东经116.4°)的地方时间,而是东经120°(东八区)的地方时间,故东经120度地方时比北京的地方时早约14分半钟。因为北京处于国际时区划分中的东八区,同格林威治时间(世界时)整整相差8小时(即北京时间=世界时+8小时),故命名为“北京时间”。
时区划分方法:
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东边比西边先看到太阳,东边的时间也比西边的早。东边时刻与西边时刻的差值不仅
要以时计,而且还要以分和秒来计算,这给人们带来不便。
为了克服时间上的混乱,1884年在华盛顿召开的一次国际经度会议(又称国际子午线会议)上,规定将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东、西各12个时区)。规定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为中时区(零时区)、东1-12区,西1-12区。每个时区横跨经度15度,时间正好是1小时。
最后的东、西第12区各跨经度7.5度,以东、西经180度为界。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上的时间就是这个时区内统一采用的时间,称为区时,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相差1小时。例如,中国东8区的时间总比泰国东7区的时间早1小时,而比日本东9区的时间晚1小时。因此,出国旅行的人,必须随时调整自己的手表,才能和当地时间相一致。
凡向西走,每过一个时区,就要把表拨慢1小时(比如2点拨到1点);凡向东走,每过一个时区,就要把表拨快1小时(比如1点拨到2点)。并且规定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为本初子午线,即零度经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京时间
中国存在几个时区?每个时区时间差多少?为什么统一使用北京时间?
时差相差也不大,也就差1个小时左右。
中国有几个时区?分别是哪几个?
中国横跨5个时区,分别是东五区,东六区,东七区,东八区东九区。为了统一时间,都执行东八区,北京时间。
为什么中国时区都统一北京时间
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因此不同地区日照时间不同,一般按照所在日照经度相同的地域使用一个统一的时区称谓。我们中国国土辽阔,实际上有北京时间和乌鲁木齐时间,并非只用北京时间
我国最早看到日出和日出的时间相差多长时间?
我国最东端在黑龙江省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大致为135°E。最西端在新疆帕米尔高原,大致为73°E。两地经度差为62°。
每15°为一个时区,时差为1小时。两地跨4个时区,时差为4小时。此外还多余出2°。
在同一个时区内,东西两端的地方时差就是1小时,则经度相差1°,时差为4分钟,2°的时差是8分钟。
以此计算,我国最早看到日出和最晚看到日出的时差为4小时零8分钟。
天亮时间和日出时间是同一个概念吗?

不是一个概念!日出日落是众所周知的概念,但不同学科的定义却有微小的差别。气象上以日面中心正好在地平线的时间作为日出日落时间,天文上以地面上所见的日面上边缘与地平线相切的时刻作为日出日落时间。
日出时间指太阳每天从东方地平线升起的时间。天亮是由于大气层对阳光的折射,天亮时间和日出时间并不完全一致。天气晴好时,太阳在地平线以下 6°时就天亮了。
扩展资料:
日出时间的不同:
日出的时间会随季节及各地方纬度的不同而改变。传统上认为在北半球,冬至时日出的时间最晚,然而事实上日出最晚的时间该是1月初。同一道理,日出最早的时间并非在夏至时,而是在6月初。即使在赤道地区,日出及日落的时间在全年里亦会有少量的变更。
而这些变化可以用日行迹表达。日出及日落的时间可以借由跟踪太阳的轨迹而计算得到,但所计算出来的时间会比真实感觉的有些微不同,所计算出来的日照时间会比真实感觉到的长,而所计算出来的黑夜的时间则比真实感觉到的短。
因为太阳光会受到地球大气层的影响而产生折射,所以当太阳仍未升上地平线时,人们已看到日出的景色,这是每天日出时产生的错觉。
中国古代天文学家曾记录名为“天再旦”的罕见天文现象,意思是同一天接连出现两次日出的情况。通常是由于清晨五点到七点的日全食所引起的天文奇观,第一次日出时,天色又逐渐暗去,接着又迎接第二次日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日出时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天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日出
看日出最好时间是几点。
根据地点的不同,日出时间也不同。在四点半到六点半之间比较合适。
日出是一昼夜十二时中的第四个时辰,指上午的5~7时,地支命名是卯时。 日出的时间会随季节及各地方纬度的不同而改变。传统上认为在北半球,冬至时日出的时间最晚,然而事实上日出最晚的时间该是1月初。
日出,指太阳初升出地平线或最初看到的太阳的出现。一般是指太阳由东方的地平线徐徐升起的时间,而确实的定义为日面刚从地平线出现的一刹那,而非整个日面离开地平线。
一年四季的日出与日落的大概时间
1~3月日出7:00 日落18:22 4~6月日出5:46 日落19:017~9月日出6:04 日落18:5810~12月日出6:42 日落17:42
日出时间取决于什么
取决于地球的自装和公转到某一轨道的时刻
为什么中国各地都用北京时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方便管理,使用了单一时区制,以东八区的北京时间为标准时。
中国幅员辽阔,东西相跨5个时区(即东五区、东六区、东七区、东八区、东九区5个时区),全国统一使用东八区时间,也就是北京时间,西藏地区在民主改革后也基本使用北京时间。
“北京时间”与“北京当地时间”是两个概念, “北京时间”的发播不在北京,而在陕西蒲城(处于东七区)。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授时部(二部)位于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两地虽处于东七区,但全国统一使用北京时间,负责发布北京时间,而非当地的地方时。
扩展资料清光绪28年(公元1902年),中国海关曾制定海岸时,以东经120度之时刻为标准。公元1912年,位于北京的中央观象台将全国分为五个时区,民国28年(1939年)3月9日中华民国内政部召集标准时间会议,确认1912年划分之时区为中华民国标准时区。分别为:
1、昆仑时区GMT+5.5 新疆西部与部分西藏
2、新藏时区 GMT+6新疆及西藏
3、陇蜀时区 GMT+7 中国中部
4、中原标准时区 GMT+8 中国海岸
5、长白时区 GMT+8.5 中国东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京时间 (中国国家标准时间)
中国各地都使用北京时间吗?
无论日落日出的早还是晚,中国各地都使用北京时间为标准时间
中国所有地方都是用北京时间?
是的,中国统一采用北京时间,也就是东八区的区时(东经120度的地方时)。
中国所有地方是不是都用北京时间
中国统一用北京时间,不过西藏那块差了很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