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23-10-19 10:19:15

玉兔二号在月球表面画月饼-玉兔二号在月球表面画月饼,玉兔,二号,在,月球,表面,画,月饼

嫦娥四号、玉兔二号成功唤醒,他们在月球上有什么重要任务?
我们要了解的是嫦娥4号是一个搭载器它搭载着玉兔2号这个月球车,嫦娥4号的主要任务就是把玉兔2号送到月球上,然后再让玉兔2号开始工作在这里要跟大家着重的解释一下,就是为什么是成功唤醒玉兔2号,因为玉兔二号被送到月球上以后其实是在休眠状态那么为什么作为月球车的玉兔2号要处在休眠状态呢?其实这是跟月球的环境有很大关系的要知道月球的天气与地球的天气是截然不同的它是分为白昼和极夜的。
如果是在白昼的情况下月球的表面温度很可能会达到零下200度左右,这个时候月球车是根本没有办法进行正常工作,很可能会损害到月球车内部的构造,玉兔2号要在这段时间进行休眠等到一个合适的机会再唤醒玉兔2号,这样才能够使我们的月球车在月球上正常的工作。
其实派出月球车在月球上探测这不是我国的专利其他的一些国家也在月球上拥有自己的月球车,月球车主要的任务就是探测月球的地表以及月球的构造和月球的温度空气变化还有就是在可能的情况下要采集一些月球的土壤样本,以及一些其他的气体来供我们研究。有的人可能会问,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探测这些数据观察月球呢?这对我们地球上的人类有什么帮助或者是有什么意义呢?其实通过观察月球的构造以及月球的空气和探测月球上的物质对我们的帮助还是很大的,月球上的一些物质是地球上所没有的,可以根据这些物质来制造出一些特殊的材料用于我们的科技之上,还有就是根据观察月球的空气质量以及气象等多方面的数据,我们也就能够推测出与月球相似星球的地貌和一些大体的数据。
总而言之一句话玉兔2号成功唤醒之后它在月球上的任务是非常重要的,有助于我们更了解月球也有助于我们更了解整个宇宙,这些探测器可以说是我们人类的眼睛是我们人类的大脑,让我们能够更了解地球以外的世界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玉兔二号的目标是什么?最后玉兔二号发现了什么?
嫦娥四号是全世界首个月球背面软着陆探测器,这意味着它将给我们展示有史以来最清晰最神秘的月球背面。嫦娥四号于2019年1月3日着陆在月球背面,带着月球车“玉兔二号”正式开始探月之旅!

截止到现在嫦娥四号和玉兔二号已经在月球上过了18个月球日了。这是为什么?常言道,天上一天,地下一年,虽然是玩笑话,但是要较真起来,还真有那么点意思。比如月球的一天等于地球的27日7时43分11秒,约为一个月,为什么会这样呢?首先月球自转较慢,其次因为潮汐效应,月球始终以相同的一面面对月球,因此总体算来,当地球运行了27日时,月球上正好经过了一个完整的昼夜。所以掐指一算,到现在嫦娥四号它们恰好已经过了18个月球日了!

由于月球昼夜交替较长,且温差较大,所以我们的嫦娥四号和玉兔二号只在白天工作,夜晚它们就会进入休眠状态。据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消息,在三日前,也就是6月15日,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分别于当天13时49分和零时54分,结束了寒冷且漫长的月夜休眠,两个兄弟受光照自主唤醒,正式进入第十九月昼工作期。两器搭载的科学载荷将按计划开机,将继续开展伟大的科学探测工作。

此次玉兔二号的目标相当明确,玉兔二号月球车当前位置西南方向约3米处,科学家基于第十七月昼LET01704点全景相机拼接影像、DOM影像等数据情况发现一个直径约为1.3米、深度不超过20厘米的小坑,小坑很特别,其中小坑中央及东南方向存在反射率较高的物质,同周围月壤的亮度有明显区别,这引起了科学家的注意,因此玉兔二号在第19昼将重点利用红外成像谱仪对该小坑进行探测,争取发现其中的奥秘。

说起玉兔二号,毫无疑问,它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座里程碑,是中国进入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的重要标志。此次探月,玉兔二号携带了诸多科学载荷,包括全景相机、测月雷达、红外成像光谱仪等等。这些仪器将在月球背面通过就位和巡视探测,开展低频射电天文观测与研究,巡视区形貌、矿物组份及月表浅层结构研究等等,为我们展开一幅宏伟的月球背面探索篇章!
玉兔二号行驶里程已经突破了600米,玉兔二号的最终任务是什么?
玉兔二号最终的任务其实是连接地球和月球背面之间的通信,这对于中国科学的发展来说是有巨大的意义的,如果我们能够知道月球背面发生的事情的话,那么我们能够更好的了解月球,从而能够在月球上获得更多的资源,这其实都是我们科学家必须要做的一些事情。
一、为我们国家的航空航天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对于这一次这项任务我们国家是非常重视的,并且给予了非常多的资源帮助,而且给予我们国家获得了更多的信息交流,并且给予了更多的数据,玉兔二号对于我们国家整体航天航空事业的发展是非常大的。
二、体现了我们国家的技术这其实从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我们国家的技术,我们国家的技术已经获得了一个巨大的提升,并且在国际上都是有自己的地位的,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国家才需要奋发图强,获得更大的进步以及获得更多的突破,才能够在未来占据主动。
三、能够更好的了解外太空了解外太空是非常必要的,在了解外太空的过程当中,必须要借助这些机器才能够更好的了解技术,对于我们国家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再进行任何试验的过程当中都是需要技术的支持的,尤其是探索外太空,更是离不开技术的支持的。
我们国家目前的航空航天事业发展的非常不错,而且各方面的发展都是非常迅速的,并且国家给予了资源的资助,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国家的发展还是非常迅速的,并且和其他国家进行了合作,在合作的过程当中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对于外太空的研究其实是非常必要的,能够帮助我们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获得一个巨大的突破,当然这是一种新基础设施建设。
在月球上,玉兔二号发现一滩水样是什么东西?
玉兔二号成功登陆月球背面可以说是人类史上的又一创举。由于月球只有一面始终面向地球,我们称之为月球的正面,而另一面则是月球的背面。人类永远无法从地球上观察到月球背面,环境相对复杂。可以说,玉兔二号要在月球背面成功着陆是非常困难的。
在执行任务中,玉兔二号发现了一种新物质,中国国家航天局称这种新物质为“一种神秘的凝胶凝胶”,它是在一个小型陨石撞击坑底部的一个陨石坑中发现的。这种物质的成分是什么?什么是元素结构?
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还只是猜测这种物质是什么。不仅是检测到这种物质的中国研究人员,还有通过各种媒体条件获取信息的外国研究人员,都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结果。中国研究人员使用可见光和近红外光谱(VNIS)对火山口进行了远程检查,并使用光谱仪分析了材料表面反射的光。通过光谱分析,研究人员确定了该材料的三个特性。一种是物理状态是“胶状”,二是颜色是比较特殊,第三种是该位置在陨石的撞击坑内。中国研究人员似乎相对保守,没有给出该物质的具体组成,也没有给出在地球上可以发现的类似物质。
但是,一些外国科学家提出,这种材料可能是类似于玻璃的材料,类似于从美国阿波罗17号从月球上获得并带回地球的材料。它也广泛存在于地球上,其形成的原因是,由于大型陨石的撞击而引起的地球岩石融化而形成的熔融岩石很容易在高温下产生。所以说,这种熔岩位于某些火山口中。
但是,随着我国探月工程的进一步发展,国家探月工程负责人曾表示,载人登月工程将于2035年左右实现。可以说中国人将踏上月球,中国人将从月球上收集的各种材料样本带回地球进行检查。同时,到那时各种仪器的检测精度将更高,这对于当前情况是可见的。无形的问题将不再仅仅是猜测。
玉兔二号在月球上发现的不明胶状物质是什么东西?
大家讨论最多的话题,大概就是高考了。在1000多万高考生在考场内奋笔疾书的时候,我国探月工程的玉兔二号月球车也以自己的方式提交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玉兔二号月球车在2019年1月3日时从着陆器嫦娥四号上成功脱离,来到了月球背面,这是我国也是世界首次实现在月球背面的软着陆。登陆至今,玉兔二号一共完成了19个月昼的探索工作,行进了463.26米,为人类对月球的研究收集了宝贵的资料。

(图片说明:嫦娥四号着陆的冯·卡门陨石坑)
2019年7月,玉兔二号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SPA)盆地的冯·卡门陨石坑内行进时,发现了一个暗绿色并且在闪光的“石块”。这个发现马上引起了我国科学家的重视,他们称之为是一种“凝胶状”物质,并且对外公布了这次发现。
说是凝胶状,其实这个说法也并不完全准确,毕竟它只是临时的一个称呼而已。我们知道,月球表面是十分干燥的,不太可能有真的凝胶物质。后来的研究也证实,这次发现的物质虽然有些光泽,但并没有什么水分。那么,这个神秘的物体,到底是何方神圣呢?

(图片说明:“玉兔二号”月球车向撞击坑移动,图片来自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
为了揭开它的神秘面纱,在第19个月昼的工作中,玉兔二号利用全景相机、可见光和近红外成像光谱仪以及避障相机等设备对它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芶盛博士等人分析了它的结构和成因,并且将最新的成果发表在了《地球与行星科学快报》上。
研究表明,该样本的尺寸为52×16cm,呈深绿色,主要由斜长石(约45%)、辉石(7%)和橄榄石(6%)组成,可以说是很典型的月球岩石成分。与此同时,科研人员可以对它周围
表岩屑(碎石和砂砾等)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发现二者非常相似。

(图片说明:玉兔二号发现的“不明胶状物质”)
不仅如此,科研人员还指出:该样本的成分与阿波罗15号和17号任务带回来的月球样本15466和月球样本70019的相似度也非常高。这两个样本同样来自于月球陨石坑,被称为月球角砾岩。所谓的角砾岩,指的是一些碎屑经搬运、沉积、压实、胶结过程而形成的岩石。这两块阿波罗样本就是典型的角砾岩,是黑色玻璃状胶合在月壤上的结果,其中样本70019和玉兔二号发现的样本非常相似。
你可能会有疑问:既然这一次发现的样本和以往并无二致,那它还有什么意义呢?

(图片说明:阿波罗任务采集的角砾岩样本)
事实上,这一次的研究证实了科学家此前的猜测:所谓的“不明胶状物质”实际上是一种撞击熔化物。在进行了撞击成坑理论分析后,我国科学家得出结论:该未知物质为撞击形成的角砾岩,在撞击的瞬间,高温将一部分
月壤
熔化。这部分熔化的月壤与其他月壤混合在了一起,最终形成了我们看到的角砾岩。
不过,科学家也指出,这块样本未必是在我们发现的位置形成的。因为它所在的陨石坑直径仅有2米,深度大约为0.3米。而这块样本的尺寸则有52*16厘米,如果是它撞击月球形成的陨石坑,不可能只有这么小。因此,他们推测,通过撞击熔化而形成的这块角砾岩不可能是在原地形成的,而是被溅到这里的。而且,组成这块角砾岩的碎屑可能来自不同的陨石坑,其中
芬森陨石坑(Finsen)提供的溅射物占大部分,而附近的
阿尔德环形山(Alder)也贡献了一部分。

这就是我国科学家根据这块角砾岩,推测出它的形成过程。由于玉兔二号是在光照不足的情况下对该样本进行的研究,所以我们对这个样本的理解还有限。6月27日,我国的玉兔二号月球车结束了第十九月昼工作,按照地面指令进入了月夜休眠。等到它展开第二十月昼的工作时,很可能将会继续前进,无法再回来对它进行研究。

(图片说明:嫦娥四号玉兔2号在月表执行巡视探测任务,图片来自航天科工局探月中心)
另外,我国的现代天文学起步也确实相对较晚,和欧美有一定差距本来就是正常的。追赶总是需要一个过程,强求我国在现在就追上欧美的水平难免有拔苗助长的心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才能真正实现弯道超车。

玉兔二号在月球背面发现了什么神秘物质?
玉兔2号月球车在月球背面发现了一种神秘物质,色泽异常。它不同于月球表面周围的物质。它的结构似乎是一个带有奇怪物质的“胶状”陨石坑。
月球上神秘物质的发现引起了国外网络的大讨论。有网友开玩笑说是奶酪,有网友说是太空果冻,还有网友甚至说是外星人的粪便。虽然网友们的意见并不可靠,但从他们积极参与的讨论中不难看出,玉兔2号的新发现引起了全世界网友的关注。
目前,玉兔二号已经推迟了其他的行程计划,并将重点放在了这一神秘物质上。在地面指挥中心的控制下,玉兔二号正在使用“可见光和红外光谱仪”仔细检查物质。到目前为止,科学家还没有提供任何关于这种神秘物质性质的信息。
尽管科学家们仍在研究这种神秘物质的组成,但许多民间科学爱好者推测,这种神秘物质可能就是“雷公墨”。据了解,雷公沫实际上是一种玻璃状物质,由熔化、冷却、凝固而成。事实上,因为只有中国的月球车存在于月球的背面,所以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们都必须依靠中国提供的信息,如果他们想研究神秘物质的组成。在此之前,美国宇航局主导了大部分太空探索数据。当中国科学家想进行研究时,只能要求美国航天局提供相关数据。
但现在可能不同了。中国正在努力赶上太空领域。今后,中国的探测器将发现各种新的研究对象。当中国科学家想再次进行太空研究时,将不再存在被人控制的局面。
“玉兔二号”又醒了!它在月球表面又发现了什么?
在遥远的月球背面,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分别于11月10日3时12分和11月9日10时17分结束月夜休眠,受光照自主唤醒,迎来第24月昼。截至目前,嫦娥四号已顺利工作677个地球日。
基于探测点全景相机拼接影像、DOM影像等数据情况,“玉兔二号”月球车将在第24月昼期间继续向西北方向行驶,目标为玄武岩方向或反射率较高的撞击坑区域。
在接近月午时,“玉兔二号”月球车计划进行至少1次全景相机环拍,红外成像光谱仪、中性原子探测仪、测月雷达开展同步探测。
随着“玉兔二号”月球车向西北方向不断前行,嫦娥四号核心团队科学家利用传回的第一手数据,持续产出科学成果。
科学团队近期发表在SCI期刊《Science China Information Sciences》上的一篇文章中指出:南极-艾特肯盆地形成时的撞击很可能穿透月壳,撞击出月球深部物质。
自轨道卫星实现对月球背面的遥感观测以来,大量研究揭示南极-艾特肯盆地底部存在镁铁质异常,相比返回样品以及月球陨石,也有着不同的化学特性。嫦娥四号通过对南极-艾特肯盆地撞击坑底部溅射物层的探测,发现该区域镁铁质矿物特征与遥感数据相似。
研究数据显示,嫦娥四号着陆区的石块及月壤中镁铁质矿物以单斜辉石为主,这种辉石成分与快速冷却的岩浆系统一致。研究认为嫦娥四号着陆区物质主要来自撞击熔融体的重结晶。“玉兔二号”在这一区域的巡视探测为深入认识南极-艾特肯盆地底部镁铁质异常区的成因提供了科学依据。
玉兔二号,嫦娥四号任务月球车,于2019年1月3日22时22分完成与嫦娥四号着陆器的分离,驶抵月球背面。首次实现月球背面着陆,成为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座里程碑。
2020年5月16日11时53分,“玉兔二号”月球车结束了寒冷且漫长的月夜休眠,受光照自主唤醒,迎来了第18月昼工作期。
2020年8月13日,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分别于8月13日14时54分和8月12日20时34分结束月夜休眠,受光照自主唤醒,进入第21月昼工作期。两器工况正常,能量平衡,继续月球背面的探索之旅。
“玉兔二号”巡视器上安装了全景相机、测月雷达、红外成像光谱仪和与瑞典合作的中性原子探测仪。这些仪器将在月球背面通过就位和巡视探测,开展低频射电天文观测与研究,巡视区形貌、矿物组份及月表浅层结构研究,并试验性开展月球背面中子辐射剂量、中性原子等月球环境研究。此外,着陆器还搭载了月表生物科普试验载荷。
2018年12月8日2时23分,嫦娥四号任务着陆器和巡视器(月球车)组合体发射升空。
玉兔二号月球车上搭载的测月雷达,首次揭示了月球背面着陆区域地下40米深度内的地质分层结构,发现地下物质由低损耗的月壤物质和大小不同的大量石块组成。这一研究成果对于了解撞击过程对月表的改造、火山活动规模与历史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玉兔二号月球车创造了月面工作最长世界纪录,获得了月球背面长度近500米、深度为50米的第一幅地质剖面图,还有月球矿物组分、空间环境等宝贵数据。
玉兔二号发现一滩水样的神秘物质,到底是什么东西?
   这个还没有明确结果因为没有收集样品。去年12月8日凌晨发射升空嫦娥四号,在12月12日16时45分进入月球轨道并于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成功着陆,完成了人类历史的首次月球背面着陆任务。
          随着嫦娥四号任务的开展,玉兔也在是在月球背面驰骋,日升日落,月复一月,已经开始正常工作的玉兔二号和嫦娥四号也渐渐淡出公众的视线。不过在玉兔巡月的第九月昼时玉兔二号在月球背面的一个高约0.5米,宽度约2米的撞击坑中发现了神秘的胶状物质,这又让淡出视线的玉兔二号瞬间回到了热点之上,当然可能只是公众们审美疲劳所致,它一直都在我们探月工程的核心焦点上,因此在此次月夜到来之后,控制中心的工程师们展开了紧张的工作。
   玉兔的轮子设计在月面环境中并不能应对所有条件,而这个撞击坑明显有些达到玉兔的临界应对设计条件,必须小心应对,万一陷于坑内就罪过就大了,因此制订了严密计划的玉兔在2019年8月24日8时42分的月昼时候准点醒来再次出发探测。
          还有玉兔转向的车辙,就是前阵子刷屏来自月球的月饼,不过很多朋友也不以为然,毕竟这月饼还是有些牵强附会,但这次的神秘物质不一样,将各位天马行空的思绪从地球重新拉回了月球,尽管探月工程办公室尚未正式公布这种物质的成分,不过从各方分析的情况来看,撞击产生的玻璃体可能性非常大。不过官方并没有声明。
嫦娥四号和玉兔二号?
嫦娥四号探测器是中国发射的无人月球探测器,它由着陆器与巡视器组成,巡视器命名为“玉兔二号”。
作为世界首个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巡视探测的航天器,它们的主要任务是着陆月球表面,继续更深层次更加全面地科学探测月球地质、资源等方面的信息,完善月球的档案资料。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冯·卡门撞击坑的预选着陆区,月球车“玉兔二号”到达月面开始巡视探测;同年1月11日,嫦娥四号着陆器与玉兔二号巡视器完成两器互拍,达到工程既定目标,标志着嫦娥四号任务圆满成功。

嫦娥四号和玉兔二号
嫦娥四号和玉兔二号寿命?
http://www.zaoxu.com/uploadfile/imgall/1191ef76c6a7efce1b5f6746b7bf51f3deb48f657b.jpg

嫦娥四号设计预期寿命为12个月,玉兔二号设计寿命为3个月,实际上,截至2020年8月6日,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已度过了582个地球日;
嫦娥四号探测器,简称“四号星”,是嫦娥三号的备份星。它由着陆器与巡视器组成,巡视器命名为“玉兔二号”;
预期寿命:12个月(着陆器),3个月(巡视器)。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
2020年7月15日消息,嫦娥四号和“玉兔二号”月球车分别于7月15日5时48分和7月14日12时53分唤醒,两器的顺利唤醒标志着“嫦娥”携手“玉兔”进入第20月昼工作期,不断创造着新的记录。截至2020年8月6日,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已度过了582个地球日;
扩展资料:
嫦娥四号任务,首次实现人类探测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首次实现月球背面与地球的中继通信,首次实现低频射电天文观测与研究,将开启人类月球探测新篇章;
嫦娥四号探测器的着陆地在南极-艾特肯盆地的冯·卡门撞击坑,这是月球背面一个巨大的撞击陨石坑,也是整个太阳系固体天体中最大最深的盆地,月面凹凸不平,“玉兔二号”面临着比“玉兔号”更大的挑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嫦娥四号探测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玉兔二号
嫦娥四号和玉兔二号一?
嫦娥四号问鼎了一项新的世界纪录:继此前的首次登陆月球表面,如今玉兔二号月球车在极其困难的月球环境条件下,时间上已经超越了苏联月球车1号所保持的322天纪录,超越美国苏联,成为人类有史以来工作时长最久的月球车!这一新的人类巅峰纪录传来,实在是让人无比振奋!
2019年年初,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的冯·卡门撞击坑进行着陆,成功达成了人类第一次月球背面软着陆,以及第一次地球和月球背面之间中继通信的种种非凡壮举,可谓开创了人类探索月球历史上的崭新丰碑。在此前发射的,位于地月拉格朗日L2点上的鹊桥号中继星的支持下,嫦娥四号探测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通力合作,在月球上展开一系列探测巡察工作,并取得了多项重大科学成果。
成功降落月球背面的嫦娥四号,传来了大量的一手探测数据,不久后我国科学家通过得到的数据成功进行分析,首次证明了月球背面存在"橄榄石"和"低钙辉石"等矿物成分为主的岩石,为探索有关月球内部构造物质的组成结构提供了证据,对探究月球形成机理及其演化历史也是意义重大。更是由此获得了多个领域的大量一手数据,并得到了初步分析结果,得到的成果可谓十分显赫。

嫦娥四号和玉兔二号?
嫦娥四号(Change-4 probe)是中国嫦娥工程第二阶段的登月探测器──嫦娥三号的备份星,于2018年12月8日2时23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改二型发射升空,于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的着陆器携带“玉兔二号”成功完成世界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 其主要任务是着陆月球表面,继续更深层次更加全面地科学探测月球地质、资源等方面的信息,完善月球的档案资料。

玉兔二号月球车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设计制造的第二辆月球车(月表巡视器),搭载于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于2019年1月3日22时22分完成与嫦娥四号着陆器的分离,驶抵月球表面。首次实现月球背面着陆,成为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座里程碑。

玉兔号在月球中发现了什么?
玉兔号在月球中发现了什么?
我来答有奖励共2条回答
rz4bf3LV.122020-03-09
这个问题关乎于国家机密,我从资料上发现美国NASA其实有很多秘密没有公开于众,美国阿波罗号重返地球也是个迷,因为月球引力的影响在月球上发射是十分困难的,所以我们面临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美国到底上过月球没有?从背景原因上讲当时处在美苏冷战时期本来就很混乱,后来苏联还搞了个星球大战的计划,或许美国都是在摄影棚上的月球。第二个问题美国有了载人返回地球的能力但是近年来并没有提出上月球的计划对于月球的事情只字未提,是不是在月球上看到了什么。关于月球的未解之谜比如月球上出现的神秘玻璃罩,还有近年对月球发射的一枚导弹在月球上打了个大坑发现有冰,冰是水的固体这就说明有可能月球存在生命。对于这一切的一切我们都不知道,也许NASA确实在月球上发现了比地球文明更加先进的文明,从NASA不上月球的变现来看这的确说得通。回到我国,是不是我国也发现了NASA的秘密只不过不想公开与众,这我也不清楚,但发现外星人的事是早晚的,也许国家觉得时机不够成熟并不想告诉我们,再说了我们现在的世界格局是一超多强正向多极化发展,如果一个国家拥有了天外科技那么地球的未来就要被那个国家说掌控
4510
1条回答被折叠

嫦娥四号和玉兔二号在月球背面已工作22月昼,它发现了什么?
嫦娥四号是我国嫦娥计划发射的第4个月球探测器,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在月球背面成功软着陆的人类探测器,在此之前,人类探测器在月球背面只进行过硬着陆,就是成功地砸下去……
而借助由位于地月第2拉格朗日点(L2)处的鹊桥卫星搭建的信息通道,嫦娥计划的第二步——落月计划的终极探测器嫦娥四号于2019年年初在月球背面成功软着陆,并随后释放月球车玉兔二号进行月球背面的探测巡视工作。
嫦娥四号所降落的地点是位于月球东经173°-179°,南纬43°-47°的月球背面陨石撞击坑——冯·卡门撞击坑内。
冯·卡门撞击坑是一个古老的撞击坑,撞击发生于大约36亿年前,那时最原始的生命才刚刚在地球诞生。而冯·卡门撞击坑则是处在一个更大更古老的撞击坑内——艾托肯盆地。
嫦娥四号上搭载的月球车玉兔二号是专为在月球表面巡视探测而设计,车上搭载了全景相机、测月雷达、红外成像光谱仪和中性原子探测仪。从成功着陆至今,嫦娥四号和玉兔二号已经在月球表面一个小小的范围里面度过了22个昼夜。月球上的一个昼夜大约相当于地球的30天,也就是它们已经在月球上呆了22个月。
那在月球背面工作了近两年的嫦娥四号和玉兔二号有些什么新发现呢?我们今天来看看赶过去的第22个月昼,玉兔二号的探月成果。
前面说了玉兔二号搭载了多个科学仪器,其中一个就是测月雷达,它是通过无线电波穿透月面后所产生的回波进行对可见光波段无法探测的地下岩层进行扫描。我们来看一个测月雷达的原理图:
这是玉兔二号在上一次第21个月昼时测得的月球底层结构,使用不同频率的电磁波可以探测不同深度的地层,玉兔二号上的测月雷达可发射两种频率的电磁信号,60MHz的低频信号具有较强的穿透性,可以探测更深的地层,500MHz的高频信号则能在浅层获得更高的分辨率。
在这张图是着陆区附近的浅层地层结构,是厚达70米的多次溅射物,最上面一层是厚达12米的月壤层,里面基本没有大块的岩石,往下12米到24米是碎石层,再往下24米到40米是溅射物沉积层和风化产物层。
而在刚过去的2020年9月12日,玉兔二号被太阳光唤醒进入第22个月昼,对着陆点附近两个撞击坑附近的地层进行探测。这次的地层同样拥有12米厚的月壤,下面是22米厚的条带状溅射物,两者均为附近撞击坑的溅射物。下图是测月雷达高频通道(500MHz)测得的上述溅射物高清地层图。
而通过穿透性更强的低频通道(60MHz),测月雷达测得深达400多米的地层。通过不同强度的反射信号,科研团队分析出各地层的组成。
上图中的第一层是周围多个陨石撞击坑的溅射物和玄武岩角砾层(靠近底部),厚度约为130米;第二层是多次岩浆喷发形成的玄武岩层,厚度约为110米;第三层是更古老的位于着陆区北部莱布尼兹撞击坑的溅射物。
这些研究发表在顶级学术期刊自然旗下的《自然·天文学》上。
嫦娥四号和玉兔二号在完成第22个月昼的探测工作后,将迎来月夜,地面控制中心通过指令让其分别于9月24日7时30分和23日23时18分进入月夜休眠模式,如果一切顺利,它们将在下一次太阳照射后醒来,继续完成后续的探测工作。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玉兔二号"在月球表面有新发现,哈佛教授推断月球表面可能有生命,会是真的吗?
在今年年初的时候,“嫦娥四号”成功登陆月球,并代表人类首次踏足月背。不过完成这个象征性的意义并非是“嫦娥四号”的任务,“嫦娥四号”也携带着月球车“玉兔二号”在月球上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收获颇丰。
9月22日,“玉兔二号”月球车受光照自主唤醒,开始进行进入第十个月昼工作期。因为月球上的一天(一月昼夜)相当于28天,而一次光照大概是14天,而“玉兔二号”需要光照提供能量,因为“玉兔”是工作14天,休息14天。而此次“玉兔”车唤醒后,将工作到14天后,也就是10月6日。在10月初,全国迎来了一个长假,但“玉兔”可不休假,而这一次,“玉兔”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需要去完成。在第九个月昼工作期时,“玉兔”二号在月球背面的撞击坑中发现了不明胶状物质,而这一次,“玉兔”将为破解谜团而努力。有意思的是,似乎是受到“玉兔二号”新发现的启发,美国哈佛大学两位教授亚伯拉罕·勒布和马纳斯维·林甘近日联合发表声明称,外星生命的证据可能藏在月球表面。
他们表示,不像地球有大气层,所有陨石都会直接降落在月球表面,而月球表面收集了过去几十亿年中所有撞击的物体,如果某些星际撞击物携带着地球外生命的构成要素,那么既可以可以通过分析月球表面样本来提取这些生物标记物。简而言之,或许一些来自外星的微生命体乘着“陨石”作为车厢,一路来到月球上,而这些陨石上可能就带有生命的元素。如果这些生命体能适应月球的环境的话,或许月球真的存在生命也说不定。
联想到上一次“玉兔二号”发现的不明胶状物质,该物质就被认为是陨石撞击月球表面溅射产生的物体,或许这类物体上便残有外星生命的痕迹,月球表面或有生命,等待这我们去发现,这也是此次“嫦娥四号”与“玉兔二号”的一个重任。至于采集月球样品回收,也是“嫦娥探月”的下一步任务。预计在今年年底,“嫦娥五号”就会发射,而“嫦娥五号”的任务便是收集月球岩石样品并带回了研究,或许中国人能最先发现地外生命的痕迹。
月球上藏着太多的谜团等待着我们去发现,而随着“嫦娥四号”在今年成功登陆月球背面,随之而来的便是全球性的登月狂热,以色列与印度先后尝试将自己的月球登陆器发射到月球上,虽然都失败了;此外美国重启了载人登月计划,计划在5年内重返月球;而法国与俄罗斯也相继找到中国寻求将在的登月合作。
从各国的举动来看,很显然受到“嫦娥四号”的刺激,各国开始重视起月球来。除了发现更多的月球谜团,包括开发月球资源、建立月球基地也都在计划之中,而这一次,将由中国引起新的月球风暴。
月球上有没有生命迹象?玉兔2号曾经发现过什么东西?

不仅仅“月兔2号”在月球上有所发现,“嫦娥”也有发现。前段时间嫦娥探测器发现了月球土壤后,最近玉兔又探测出一种新的物质。该物质是一种凝胶物质,无论是土壤还是凝胶物质的出现,都说明月球上有水资源存在的可能性非常大。不过,目前还未鉴别出该凝胶物质是什么成分组成的。如果检测到该物质中存在水分子,那么月球上有水的假设就实锤了。

根据科学研究给地球发来的月球表面的照片,我们可以知道月球表面是坑坑洼洼的。原因在于,在数十亿年前,月球被像彗星这样的陨石撞击,其表面的岩层被撞击后破碎成颗粒状,而被撞击的陨石在力的作用下也覆盖在月球表面,形成土壤层,使月球表面不再光滑。所以,从宇宙观察月球,就会发现它暗淡且凹凸不平。和更有规律的地球相比,月球稍逊色一些。

近一年前,当第四号“嫦娥”登上月球时,地球上的观测者在观察玉兔月球车传回的照片时,发现月球上的一个坑里有一些发光的不明物质,使科学家们非常兴奋。科学家们认为这是一个重大发现,于是,经过商议,他们将“玉兔”按原计划带到西方考察。通过继续研究胶体物质,他们希望更多的物质能够被发现。更多有关月球的线索将有助于科学家们研究这种物质的组成。

月球是人类登上的第一个星体,仍有许多谜团等待人类探索,其神秘的面纱也有待于科学家们揭开。据称,上个世纪美国宇航员登月时,还发现了一些奇怪物质。但是这些物质当时只是作为月球的土壤而存在,并不属于新的物质。根据当时科学家的解释,这种颜色更为奇特的土壤是在月球上的火山爆发之后形成的。但后来的研究表明,月球上的自然活动并不明显,这种说法不可信。

接近撞击坑的时候,玉兔借助避撞相机的帮助,利用类红外光以及可见光谱仪对该物质所在区域的奇异物质进行光谱捕捉,由此产生了光谱信号,并对其进行了分析,然后把光谱图传给了地球,科学家们说,这是一种与陨石坑内部颜色明显不同的物质。一些科学家推测,这些凝胶状物质很可能是在陨石撞击地球之后,由于温度较高而形成的液态玻璃。但是科学家们无法给出确切的答案。

即便根据科学研究,月球不存在生命活动,它的表面仍是死气沉沉的。但是,在灰色的月球表面,像凝胶一样的物质使科学家们感到兴奋。胶质物质的新发现是人类在月球上首次发现新物质,它对我们今后探月具有重大意义。由于科学的发展,终将有那么一天,科学家们能够解释月球形成的原因,能够探索月球上对人类有价值的物质,开发月球,使其成为和地球一样美丽的家园。
玉兔二号在月球上发现神秘胶装物质,它到底是什么?
尽管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中国科学家对外透露这种物质可能是什么,但有国外科学家通过媒体进行猜测,认为这种物质很有可能是在陨石撞击月球表面后,因高温而产生的一种“玻璃”。

在 7 月 28 日,也就是为期两周的太阴日(月球中心连续两次通过地球上同一子午线所需要的时间)开始后的第三天,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玉兔二号科学团队正准备和往常一样关闭月球车的电源,让它“午睡”,以防止精密机械在正上方太阳的照射下过热而损坏。

但有探月团队成员在检查玉兔二号拍摄的全景照片时发现,火山口里有一些看起来不寻常的东西。因此,研究人员推迟了玉兔二号的“入睡”时间,让它保持清醒地开到火山口,以便更好地观察。在那里,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闪光的物质。

根据探测器结果显示,这种材料在形状、颜色和质地上都与周围的月球表土不同。遗憾的是,目前国家航天局还没有发布关于这种物质的照片,但我们可以从图片中看到该发现身处的陨石坑。
前段时间,我国的玉兔二号探测器有了新的发现,它在月球上发现了一些神秘的凝胶状物体,颜色非常奇诡。要知道,作为地球的唯一天然卫星,月球担任其防御守护的职责,要为地球抵挡外来陨石的撞击。由于此原因,月球的地面早已支离破碎,表层岩石变成细微的颗粒。再加上缺少地下水的滋润,月球的岩层呈现灰黑色,从高处往下望去,那是一块破碎的黑色大陆。所以突然出现颜色诡异的胶状物体,事件显得没有那么简单。据勘察,月球的内部早已停止运动,存在生命体的可能性极低。而且月球的土壤极其干燥,水分含量低,因而那团诡异胶状物体是生命体的可能性极低。但也不排除这个可能,毕竟以人类的生存要是去度量宇宙的其他生物,似乎不甚合理。
月球上的神秘凝胶状物质究竟是什么?
月球是距离我们最近的星球,虽然航天技术在不断进步,但是月球到目前为止,还有很多的秘密没有解开,最主要的一个秘密是月球内部的情况,到底月球是不是空心的结构,或者是类似于地球的内部结构呢?这点还需要科学家不断的努力去研究,另外月球上面还有很多未知的资源,这也是科学家面临的一个难题。
近期中国的玉兔二号月球车再次有了重要的发现,这个发现确实引人瞩目,而且是全球第一次发现的月球新物质。这次发现很有戏剧性,属于一次偶然的发现,给科学家带来了意外的惊喜。当时玉兔二号月球车正在行驶,随后发现了这个物质,这种物质是一种颜色非常奇怪的凝胶状物质。
因为这个发现,科学家觉得十分重要,因此决定改变玉兔二号月球车的整个计划。他们一起商议这件事情,最后科学家共同决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让玉兔二号月球车继续向西方行驶,他们主要是希望能够沿着这个线索,有更多的发现!这样科学家就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去研究这种物质,从而彻底解开这种神秘物质的面纱!

不过通过科学家的这次发现,导致美国登月的真实性,再次受到质疑。这对于美国来是一个打击,不过确实这里面有很多的疑点!中国的玉兔二号月球车发现的物质,引起了科学家浓厚的兴趣,目前全球的航天局,都在为这个消息感到兴奋。他们也希望能够和中国科学家一起研究,尽快解开其中的一些奥秘!因此神秘物质是什么,目前还没有定论,只能猜测一番了。
我国的玉兔二号在月球上发现的奇异的胶状物质,到底是什么?
近日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巡视器再次通过月夜低温考验,分别于8月25日8时10分和24日8时42分自主唤醒,进入第九月昼。而此前“嫦娥四号”月球车在月球背面的探测活动中发现了一种颜色不同寻常的“凝胶状”物质。此次任务的火星车“玉兔2号”无意中发现了这个惊喜。这一发现促使执行这一任务的科学家推迟了其他的火星车驾驶计划,在此前的7月28日,嫦娥四号团队正准备为玉兔2号提供动力,让它像往常一样在中午“打盹”,以保护月球车不受高温和来自高空太阳辐射的影响。一名检查火星车主摄像头图像的团队成员发现了一个小陨石坑,里面似乎含有与周围月球表面不同颜色和光泽的物质。
驱动团队对这一发现感到兴奋,他们请来了月球科学家。两支团队决定推迟玉兔2号继续向西航行的计划,而是命令漫游车检查这种奇怪的物质。在避障相机的帮助下,玉兔2号小心翼翼地接近了火山口,然后瞄准了这种颜色异常的物质及其周围环境。探测车用它的可见光和近红外光谱仪(VNIS)对这两个区域进行了检测,VNIS能够探测到散射或反射到材料上的光,从而揭示出它们的构成。VNIS就是在冯卡门陨石坑的风化层中探测到来自月球地幔物质的诱人证据的同一台仪器。
轨道显示了玉兔2号接近陨石坑分析凝胶状物质的方法。
到目前为止,任务科学家还没有对这种有色物质的性质给出任何暗示,只是说它是“凝胶状”的,有一种“不寻常的颜色”。外部研究人员提出,一种可能的解释是,这种物质是由撞击月球表面的陨石形成的熔融玻璃。

然而,玉兔2号的发现并不是科学家在月球上的第一次惊喜。1972年,阿波罗17号宇航员兼地质学家哈里森·施米特(Harrison Schmitt)在该任务的陶勒斯-利特罗(Taurus-Littrow)着陆点附近发现了橘黄色的土壤,这让施米特和他的同事吉恩·塞尔南(Gene Cernan)兴奋不已。月球地质学家最终得出结论,橙色的土壤是在36.4亿年前的一次火山爆发中形成的。
在月球背面上,“玉兔二号”发现了什么东西?
玉兔巡月的第九月昼时玉兔二号在月球背面的一个高约0.5米,宽度约2米的撞击坑中发现了神秘的胶状物质,且颜色奇异,科学家正在研究。

玉兔二号是靠什么在月球表面自主行动的?
玉兔二号身上有相应的太阳板,可以进行供电操作。

玉兔二号是是靠什么在月球表面自主行动的?
应该是太空陨石更难预料。宇宙射线主要来自太阳,在设计玉兔时应该就考虑到了宇宙辐射的影响。而太空陨石很难预料,而且发生的概率很低,所以一般设计时不会考虑。

玉兔二号月球车在月球表面拍照过程中不可能拍摄到的景象是什么?
一个地球人

玉兔二号是靠什么在月球表面自主行动的?
A、若车在运动中所受的一切外力都消失,车会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若在车上再安装一台探测设备,增大了压力,则车在运动中受到的摩擦力将变大,故B正确;
C、以地球为参照物,停在月球表面的月球车相对地球是运动的,故C错误;
D、静止时车对月球表面的压力和月球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D错误.
故选:B.

玉兔二号传送信息给地球是通过什么?
“玉兔二号”在“鹊桥”中继星支持下与地球之间传送信息;也就是玉兔二号在月球背面发送的信息,首先为“鹊桥”中继星接收后转发到地球表面,然后地面上发送给玉兔二号的信号,首先为“鹊桥”接收后再转发给处于月球背面的玉兔。

月球背面神秘“凝胶状”已被确认!它到底是什么?
“嫦娥4号(Chang'e 4)”是2018年12月中旬发射的一艘无人月球探测器,目的地是前往月球背面。
“月球背面”是“从地球上无法直接观测到的地方”,由于潮汐锁定的等原因一直是人类未知、且充满神秘的地方。
由于月球背面是一个别说观测,就连通讯都很难的地点,所以一直以来并没有成功着陆的例子。
为了在月球背面着陆,科学家为嫦娥4号在拉格朗日点配置了中继卫星——鹊桥,以解决通信问题。该探测器于2018年5月20日发射升空。
2019年1月3日14时左右“嫦娥4号(Chang'e 4)”在月球背面成功着陆。这是中国第三次成功实现月球表面软着陆,也是世界首次成功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
嫦娥4号在月球背面的南极附近着陆,因此可以拍摄到南极艾特肯盆地的美丽风景。艾特肯盆地在月球的背面,直径约2500公里、深度约13公里,被认为是月球上最大、太阳系内最大的陨石坑。
科学家们推测,南极艾特肯盆地是巨大的陨石在几十亿年前撞击月球时形成的陨石坑。嫦娥四号的着陆将得到关于这个陨石坑形成时期、以及太阳系早期更多的线索。
不过在这期间我们还有了其他惊人的发现,2019年在“玉兔2号”探测器落月的第八月昼期间,在一个小撞击坑中发现了一种特殊的物质结构,有别于周围的其他成分。
研究人员在论文中写道:“嫦娥四号探测车在月球另一侧的南极艾特肯(SPA)盆地内的冯·卡尔曼(Von Karmán)陨石坑底部穿行时,在一个陨石坑中发现了一个暗绿色、闪闪发光神秘物质。”
当时这种物质我们并不清楚是什么,并被描述为了“凝胶状”,考虑到月球表面是一个干燥、且多尘的地方,“凝胶状”的描述就让人想到到了月球表面有水?粘液?之类的东西,更增加了神秘感。
不过后来发布的图像揭示了这个物质确实有光泽,但一点也不潮湿,研究人员推测,即这种物质是撞击熔化形成的,而不是一开始说的“凝胶状”。跟“胶”没有半毛钱关系。
现在这种物质已经被确认。根据对图像的分析,并与地球上的阿波罗样本相比较,这正是我们所期望在月球上发现的普通物质:岩石。
更确切地说,是岩石被熔化在一起(很可能是在陨石撞击的高温下)形成了深绿色的、光滑的玻璃状物质。它是由月球风化层和角砾岩的撞击焊接、胶结和粘结形成的熔融角砾岩。
研究人员使用玉兔2号的全景照相机、可见光和近红外成像光谱仪(VNIS)和避免危险照相机拍摄的图像的更详细分析支持了这一假设。
特别是,来自VNIS的图像让研究人员能够分解物质反射的光,并确定其化学成分,以及周围的浮土(碎石和灰尘)。
根据这一分析,风化层主要由斜长石(约45%)、辉石(7%)和橄榄石(6%)组成,这是相当标准的月球物质。
然而,这种玻璃状物质的成分很难详细的解开,原因是因为光线太弱。他们只能分辨出大约38%的斜长石。 这与周围的风化层没有什么不同,表明其成分可能相似。
研究人员还能够确定这种材料是深绿色的,大约52×16厘米。 它非常类似于阿波罗15号和17号任务分别回收的两个样本,编号为15466和170019。
这两个样本都是从撞击坑中提取的,被归类为角砾岩。大块的是月壤,小块的是黑色玻璃。
研究人员得出结论,这种物质可能是在陨石撞击期间产生的。当陨石撞击时,它熔化了一些风化层,风化层与未熔化的风化层混合形成角砾岩。
但撞击并不一定发生在发现这种物质的陨石坑里。因为风化层可能是两个不同陨石坑的物质的混合物,所以这种物质可能是在不同的陨石坑中形成并喷射出来的,最终降落在了玉兔2发现它的地方。
此外,玉兔2号发现这块物质的陨石坑的大小约2米宽,这个陨石坑太小了,无法产生一个一个52×16厘米的撞击熔池。
因此,撞击熔融角砾岩不太可能在发现它的火山口就地形成,很可能是在另一个不同的事件中形成的,并被喷射到新的位置并砸出了一个小坑。
所以基于我们现有的数据,玉兔2号发现的物质并不那么神秘,就是陨石撞击形成的熔融角砾岩。并且在阿波罗任务期间,这种物质已经被带回了地球。
现在我们终于可以放心了,因为再也不用担心一滩神秘的月球粘液。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玉兔二号在月球表面画月饼-玉兔二号在月球表面画月饼,玉兔,二号,在,月球,表面,画,月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