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紫癜和紫癜性肾炎有什么不同
过敏性紫癜的发病率主要出现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在疾病发作前一至三周,通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史,症状如全身不适、疲劳、发烧和食欲不振,之后就会出现皮肤紫癜。有些患者伴有关节痛、腹痛、血尿或黑便等异常。这些病例经常被误诊。一般来说,过敏性紫癜有家族遗传因素,过敏性体质一般是通过接触过敏原引起的。有过敏史或家族过敏史的患者如果引发感冒,应在半个月内少吃或不吃动物性、刺激性食物。过敏性紫癜肾炎是过敏性紫癜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一般在30%~60%。肾症状可以发生在疾病的任何时期,但它是在过敏性紫癜发生后1个多月。如果紫癜后3个月没有明显的肾损害,大多数不会再侵犯肾。肾脏症状的严重程度各不相同,主要表现为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急性肾小球肾炎,其中少数可为急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有些病例可转为慢性肾功能衰竭。
紫癜性肾炎的发生与早期是否及时使用静脉激素密切相关。虽然在这一观点上没有达成共识,但许多学者已经认可了这一观点。在过敏性紫癜发病的1~2周内,是否有胃肠症状、肾损伤等。或者短期使用激素可以减少肾炎的机会。过敏性紫癜肾炎的病程持续多长时间,最终肾功能是否下降,与急性期肾炎的严重程度以及急性期是否得到积极、有效、系统的治疗有关。
过敏性紫癜肾炎对疾病的预后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肾损伤通常发生在病发之后4周左右的时间。一般来说,如果在3个月内没有出现肾损伤的病症,那么肾炎的发生几率就会显著降低。在之后可能也会出现尿检异常的病例,但是这种情况绝大多数发生在6个月内。
页:
[1]